天安字典

《题松月图赠宁都魏山人》

时间: 2025-05-07 16:39:02

诗句

何来一片月,清光净如水。

荡入空翠中,松风吹不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9:02

原文展示

何来一片月,清光净如水。
荡入空翠中,松风吹不起。

白话文翻译

这片月光是从何而来的呢?它的清澈明亮如同水面一般洁净。月光荡漾在空旷的翠绿之中,却因松风的吹拂而无法激起涟漪。

注释

字词注释

  • 何来:从哪里来,表示疑问。
  • 一片月:指的是一轮明月。
  • 清光:清澈的光辉。
  • 净如水:清净如水,形容月光的明亮与洁净。
  • 荡入:荡漾进。
  • 空翠:空中翠绿的景色,指山林等自然景色。
  • 松风:松树的风,指松树在风中发出的声音。
  • 吹不起:无法激起涟漪,形容静谧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涉及明显的典故,但“松风”可以联系到古代文人对松树的喜爱,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华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山水田园诗见长,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表现了作者在幽静自然中对月光和松风的感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月夜场景。开头的“何来一片月”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月光来源的好奇与赞叹,似乎在问月光是如何洒落在这片寂静的山林之中。接着,诗人用“清光净如水”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纯净与温柔,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最后一句“松风吹不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松风轻轻吹拂,却没有激起水面上的涟漪,象征着一种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静谧。整体来看,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然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清代诗人在抒情方面的细腻与优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来一片月:疑问句,表达了诗人对月光来源的思考。
  • 清光净如水:用比喻手法将月光与水相比,强调其纯净明亮。
  • 荡入空翠中:描绘月光洒落在空灵的绿意中,增添了空间的广阔感。
  • 松风吹不起:表现了环境的静谧,松风轻拂却无法打破这份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水,增强了意象的清澈感。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光与松风的静谧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宁静与清明,代表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松风:象征坚韧与宁静,寄托诗人对清幽环境的热爱。
  • 清水:象征纯净,反映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何来一片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疑惑与思考
    B. 喜悦与满足
    C. 悲伤与失落

  2. 诗中“清光净如水”用来形容什么?
    A. 太阳
    B. 月光
    C. 星光

  3. “松风吹不起”表现了怎样的状态?
    A. 动荡不安
    B. 静谧宁和
    C. 忧伤失落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为主题,抒发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比较华岩的《题松月图赠宁都魏山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场景,前者更注重于月光与松风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通过更丰富的意象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思绪的流转。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喜迁莺 排闷和云臣韵 喜迁莺 清明前一日陪史耳翁饮雪持斋头 喜迁莺 咏滇茶 喜迁莺 喜迁莺 清明 喜迁莺 其三 贺吴太府华诞 喜迁莺 其二 题一品当朝图寄贺张静峰 喜迁莺 三首 其一 次康伯可贺费清湖初度 喜迁莺 赠汪东峰中丞巡抚江西 喜迁莺 赠道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即的成语 开疆拓宇 片字旁的字 啜食吐哺 名扬天下 包含珧的词语有哪些 靑字旁的字 四字头的字 臣字旁的字 挹彼注兹 气骄志满 包含反的词语有哪些 函车之兽 浮萍断梗 皿字底的字 先声夺人 夏侯 恢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