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幽居乐》

时间: 2025-04-22 23:33:27

诗句

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

无妨数茎竹,时有萧萧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33:27

幽居乐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籁不在耳,寂寥心境清。
无妨数茎竹,时有萧萧声。

白话文翻译:

耳边没有任何声音,内心宁静而清明。
偶尔有几根竹子,发出阵阵的沙沙声。

注释:

  • 万籁: 指万物的声音,这里特指环境的寂静。
  • 寂寥: 孤独、清静的状态。
  • 心境: 心里的状态和情感。
  • 无妨: 不妨,没关系。
  • 茎竹: 指竹子的枝干。
  • 萧萧声: 形容竹子摇动时发出的声音,常用来形容风吹竹子的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在描绘一种隐居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字承义,号肩吾。他以写田园诗和隐居生活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的环境中创作,通过对寂静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内心平和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幽居乐》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极致的宁静与清明的心境。诗的开头“万籁不在耳”便将读者带入一种绝对的静谧中,耳边不再有任何噪音,反而在这种静谧中,内心的清明得到了凸显。这里的“耳”不仅是身体的器官,更是心灵的象征,意味着对外界喧嚣的屏蔽,寻求内心的安宁。

接着,诗人提到“无妨数茎竹”,在这宁静之中,偶尔几根竹子的声音打破了寂静,这种声音并不是噪音,而是一种自然的乐音,仿佛是大自然的和声,给静谧的生活增添了生趣。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灵活,诗人在这里用竹声来表现一种生动的气息,显示出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人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然。这种情感在唐代的文人中尤其常见,他们往往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获得精神的寄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籁不在耳”:万物的声音都不再听到,强调环境的静谧。
    • “寂寥心境清”:内心的状态是清澈的,表明在寂静中能得到心灵的净化。
    • “无妨数茎竹”:偶尔几根竹子的声音并不是打扰,而是自然的乐趣。
    • “时有萧萧声”:竹子发出的声音轻柔、自然,表达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万籁不在耳”与竹声的对比,强调了在静谧中偶尔的声音反而显得珍贵。
    • 象征:竹子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万籁: 代表环境的宁静,象征着心灵的安宁。
    • : 象征坚韧、清雅和自然的声音。
    • 寂寥: 代表孤独与宁静的内心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籁”指的是什么? a) 噪音
    b) 万物的声音
    c) 风声

  2. “无妨数茎竹”中的“无妨”意思是? a) 不需要
    b) 没关系
    c) 不重要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 a) 竹子
    b) 夕阳
    c) 江水

答案:

  1. b) 万物的声音
  2. b) 没关系
  3. a) 竹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表现了田园隐居的乐趣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过故人庄》: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幽居乐》与王维的《鸟鸣涧》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施肩吾更强调内心的清明,而王维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生活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施肩吾诗文集》

相关查询

书事投所知 秋夕病中 秋日卧病(一作秋日旅中) 李昭象云与二三同人见访有寄 投江上崔尚书 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 别舍弟 清溪来明府出二子请诗因遗一绝 溪兴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顽具 心字底的字 顺风使帆 淹渍 上主 邃窃 包含吾的词语有哪些 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距人千里 尸字头的字 筹策 超前轶后 糸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历落嵚崎 齿字旁的字 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无微不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