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3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33:00
竹枝词四首
作者:白居易
第一首
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第二首
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
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
第三首
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篱湿叶碧凄凄。
第四首
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
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
第一首
瞿塘峡口的烟雾弥漫低垂,白帝城头的月亮正向西移。
当唱到竹枝的声音哽咽之际,寒猿和暗鸟同时啼叫。
第二首
竹枝的歌声为何如此苦怨?夜深山空又听见歌声。
蛮族的小孩和巴女齐声唱歌,愁煞了江边病重的使君。
第三首
在巴东的船舫上,正好在巴西的水面上,
波浪起伏,风生雨起,脚下的雨声齐齐作响。
水边的蓼花冷得发青,红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
江边的篱笆上,湿漉漉的叶子显得碧绿而凄凉。
第四首
江边谁在唱竹枝?前面的声音断断续续,后面的声音却显得迟缓。
怪不得这调子如此苦涩,原来多是通州的司马所作的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主张诗歌应通俗易懂,关注民生,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尤以《长恨歌》和《琵琶行》最为人知。
创作背景
《竹枝词》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值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辛,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对民间生活的关注,表达了对乡愁的思念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感慨。
《竹枝词四首》以其独特的民歌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白居易对巴蜀地区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细致观察。诗中运用生动的意象,如“水烟低”、“月向西”等,描绘出宁静而略显哀愁的山水画面。尤其在第二首中,通过“蛮儿巴女齐声唱”,诗人不仅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场景,也反映出对他们处境的同情与理解。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苦痛的感慨,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无奈。通过对竹枝歌的吟唱,诗人将个人情感与集体记忆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乡愁。此外,诗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声的交织,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使得整首诗如同一曲悠扬的民歌,在耳边回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白居易对民间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竹枝词》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乡愁
C. 愤怒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蛮儿巴女”主要指什么?
A. 外族人
B. 巴蜀地区的人民
C. 宫廷乐师
答案:B
诗中哪一首引入了自然景物的描写?
A. 第一首
B. 第二首
C. 第三首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