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9:2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9:24:19
答刘和州禹锡
白居易 〔唐代〕
换印虽频命未通,
历阳湖上又秋风。
不教才展休明代,
为罚诗争造化功。
我亦思归田舍下,
君应厌卧郡斋中。
好相收拾为闲伴,
年齿官班约略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无望的感慨。尽管频繁换官,但命运仍未改变;在历阳湖上感受到秋风的萧瑟,不禁让人思乡。诗人认为不应当因为争名夺利而抑制才华的发挥,也不该为此而惩罚创作的热情。他自己也渴望能回归乡野,隐居田园,而朋友刘和州可能也厌倦了在郡斋中度日。两人年纪相仿,可以相互作伴,享受悠闲的生活。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题材而闻名。他的作品常以民生疾苦为中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各种问题。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白居易在官场历经波折之际,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失望以及归隐田园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刘和州禹锡,亦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二人相交甚密,诗中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共鸣。
《答刘和州禹锡》是一首抒发诗人内心感受的作品。通过描绘换官的频繁与生活的无奈,白居易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诗中提到的“历阳湖上又秋风”,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孤寂。秋天的萧瑟与个人情感相互映衬,使得诗歌的情感愈加沉重。
白居易在诗中强调了对才华的珍视,表达了他不愿因外在环境而抑制自己的创作热情。他对归隐田园的向往,反映了他对清静生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许。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彼此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抒发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友情的珍贵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历阳湖”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