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8: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8:49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谓余独迷方,逢子亦在野。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密筱夹路傍,清泉流舍下。
上人亦何闻,尘念俱已舍。
四禅合真如,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
依止此山门,谁能效丘也。
在云门寺西边六七里远的地方,听说符公的兰若是最幽静的。我与薛八一同前往。
我对你说我独自迷失方向,碰到你时,你也在山野之中。
我们结交在松柏间,询问法理,寻求兰若的道理。
小溪的水面小舟难以稳住,怪石时常吓到马。
我们居住的地方最为幽静,四周都是安静的人。
密密的竹林夹在路旁,清泉流在屋舍之下。
那里的高人又何曾听闻,尘世的烦恼早已抛弃。
四禅合一,真如本性,一切都是虚幻。
我愿接受甘露的滋润,喜得和风的洒落。
依止这座山门,谁能效仿丘墟呢?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齐名。他的诗歌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孟浩然的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幽静环境的向往和心灵宁静的追求。在唐代社会背景下,士人追求个人理想与隐逸生活的风潮影响了孟浩然的创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幽静的自然环境和隐居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开篇以“云门寺西六七里”引入,点明了地点,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与友人薛八的同行,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诗中描绘的小溪、怪石、密竹、清泉等自然景致,形成丰富的意象,带给读者一种清新、幽静的感觉。同时,诗人在自然的包围中,反思尘世的烦恼,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结尾处,诗人更是以“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表达了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渴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崇敬,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艺术风格。例如,“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奇特与险峻。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兰若”指的是什么?
诗人希望接受什么样的自然滋润?
诗中提到的“尘念”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