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2:3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2:30:05
荆门上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我在荆门与丞相张公相聚,感慨自己才疏学浅,无法为国效力。南风吹来,仿佛在召唤我去阐述治国之道,丞相的阁楼依然敞开着。见到丞相,心中不禁欢喜,然而却又感到沮丧,只能在这草地上沉迷。坐在徐孺的榻上,频频与李膺共饮,听着柳树上的蝉鸣,转眼又看到梅花在雪中绽放。四季轮回,年华已尽,远行的旅程催促着我归去。夕阳西下,我仰望归来的鸟儿,沙边的鱼却厌倦了阳光的暴晒。静静地听着宣室的召唤,星星高挂在三台之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40年。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山水自然的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他与王维齐名,被誉为“王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在荆门游览时,正值他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期。诗中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卑以及对友人张丞相的钦佩之情,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心态和对政治的憧憬与无奈。
《荆门上张丞相》是一首描绘怀才不遇的抒情诗。孟浩然通过对荆门的描写,表达了他与丞相张公的相聚之情,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卑。诗中描绘了南风、蝉鸣、梅花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感伤的氛围。诗人坐在徐孺的榻上,与李膺共饮,反映了友谊的温暖与内心的孤独。四时年的流逝,千里旅程的催促,生动地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孟浩然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赋予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层次。特别是“蝉鸣柳”与“雪间梅”的对比,既表现了时节的变换,又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欢愉又充满惆怅,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丞相”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四时年籥尽”中的“年籥”意指:
诗人通过哪些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