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日登高》

时间: 2025-05-19 05:17:26

诗句

性与秋光自觉谙,登高此日畅幽探。

荷衣已破无从补,枫颊才红尚未酣。

恰好得诗教雁写,不须摘菊倩人簪。

晚来静坐寒窗下,即景频频惕九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17:26

原文展示

九日登高
作者: 弘历 〔清代〕

性与秋光自觉谙,
登高此日畅幽探。
荷衣已破无从补,
枫颊才红尚未酣。
恰好得诗教雁写,
不须摘菊倩人簪。
晚来静坐寒窗下,
即景频频惕九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感受。他觉得自己与秋天的光景十分相知,趁着这一天的好天气,他尽情地在山上探幽赏景。虽然衣服已经破旧,无法再补,但山上的枫叶才刚刚染上红色,还未完全显现出秋意。正好借着这美好的时光,写下诗篇,也不必非得去摘取菊花供人佩戴。黄昏时分,他静静地坐在寒窗下,频频回首这个九月的美好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指人的性情或感受。
  • 自觉谙:感到自己对秋光的熟悉。
  • 荷衣:指衣服,"荷"有承载之意。
  • :修补。
  • 枫颊:形容枫叶的颜色。
  • :充满,饱和。
  • 恰好:正好,适时。
  • 倩人:美丽的女子。
  • :指发簪,插在发里的装饰物。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菊花在重阳节有长寿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即乾隆皇帝,清朝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1735-1796)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尤其擅长诗词,作品数量庞大,风格兼具汉唐的传统与个人的风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重阳节登高是一种传统习俗,寓意升华与长寿。


诗歌鉴赏

《九日登高》以其清新的秋意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诗的开头便以“性与秋光自觉谙”开篇,表明诗人与秋天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登高的情景,虽衣衫破旧,却依然乐于探幽,展现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枫颊才红尚未酣”,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人在这个节日里,既享受了自然的美好,也反思着人生的意义。最后几句,诗人选择静坐寒窗,回望九月的美好时光,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丰富,如“荷衣”、“枫颊”,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浓厚的秋意和诗人的情怀。诗人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性与秋光自觉谙:诗人感受到秋光的美丽,内心深处与秋天的情感相通。
  • 登高此日畅幽探:在重阳节这一天,诗人与朋友们一起登高,尽情探索幽静之地。
  • 荷衣已破无从补:虽然衣裳已经破旧,但诗人并不在意,反而显得更加洒脱。
  • 枫颊才红尚未酣:秋天的枫叶刚刚开始变红,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
  • 恰好得诗教雁写:正好在此时写下诗篇,显得格外应景。
  • 不须摘菊倩人簪:无需去摘菊花供人佩戴,表现出一种自然的洒脱。
  • 晚来静坐寒窗下:黄昏时分,静静坐在窗下,享受这一刻的宁静。
  • 即景频频惕九三:频频回忆起九月的美好,感叹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景与人的感受相结合,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 对仗:在句子构造上保持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光:象征着成熟与丰收,同时也隐含着生命的短暂。
  • 荷衣:代表着诗人的生活状态,反映出一种不拘小节的洒脱。
  • 枫颊:枫叶的颜色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与生命的转变。
  • 菊花:象征长寿与坚韧,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性与秋光自觉谙”中“性”指的是: A. 性格
    B. 性情
    C. 感受
    D. 生命

  2. 诗中提到的“荷衣”是什么意思? A. 新衣服
    B. 破旧的衣服
    C. 风衣
    D. 裙子

  3. 重阳节主要的习俗是什么? A. 吃月饼
    B. 赏菊、登高
    C. 放烟花
    D. 拜祭祖先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山中问答》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其风格更为豪放。
  • 王维的《山中问答》:则更多体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哲理,情感更为内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与习俗》

相关查询

书怀 立春 寄南安李使君三章 宿合龙山达观寺用张澂达明壁间韵 八月八日发潭州后得绝句四十首 咏笋用昌黎韵 移官巴陵行有日矣书呈唐德舆程士和梁和仲于 赣州出示马提刑留题麻姑山次韵 夜月 卓文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未形之患 泼脏水 风的繁体字怎么写?风的繁体字书写教程 四祥 法眼 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饘食 音字旁的字 包耳旁的字有哪些?带包耳的汉字大全 廾字旁的字 繁体12画的字有哪些?繁体12画汉字大全 三公九卿 子字旁的字 卢家 工字旁的字 蛙鸣蚓叫 眩目震耳 鹿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鹿字旁的字 矫矫不群 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