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2:1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2:13:00
原文展示:
夜月 赵蕃 〔宋代〕
晓枕厌蝇声,昏蝉复乱鸣。 耳根喧自合,心地寂常生。 习气存诗句,平生爱月明。 钟情在我辈,安得到无情。
白话文翻译:
清晨躺在枕头上,讨厌苍蝇的嗡嗡声,黄昏时蝉又开始了杂乱的鸣叫。 耳朵自然适应了这喧嚣的环境,但内心却常常能保持寂静。 习惯性地将这些感受写进诗句中,我一生都喜爱明亮的月光。 对月亮的深情在我们这一代人中是普遍的,怎能变得无情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子固,号简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声音的感受和对月光的喜爱,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夏日的夜晚,作者感受到周围的自然声音,如苍蝇的嗡嗡声和蝉的鸣叫,但内心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的宁静。诗中表达了对月光的特别喜爱,以及对自然美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诗中“晓枕厌蝇声,昏蝉复乱鸣”描绘了日常生活中的噪音,而“耳根喧自合,心地寂常生”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最后两句“习气存诗句,平生爱月明。钟情在我辈,安得到无情”强调了对月光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深情。通过对比外界的喧嚣和内心的宁静,强调了对月光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枕厌蝇声”是指什么时间的声音?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D. 中午 答案:A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特别喜爱? A. 蝇声 B. 昏蝉 C. 月明 D. 诗句 答案:C
诗中的“耳根喧自合”是什么意思? A. 耳朵喜欢喧嚣 B. 耳朵自然适应喧嚣 C. 耳朵讨厌喧嚣 D. 耳朵被喧嚣困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