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

时间: 2025-04-26 05:26:19

诗句

树色参差隐翠微,泉流百尺向空飞。

传闻此处投竿住,遂使兹辰扈跸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19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
作者: 苏颋 〔唐代〕

树色参差隐翠微,
泉流百尺向空飞。
传闻此处投竿住,
遂使兹辰扈跸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树木的颜色参差错落,隐约可见翠绿的山丘;泉水从高处流下,飞溅的水流犹如从空中飞舞而下。听说这个地方适合垂钓,因此今天的皇帝也带着随驾归来。

注释

  • 树色参差:树木的颜色不一,错落有致。
  • 隐翠微:隐约见到青翠的山丘。
  • 泉流百尺:泉水高达百尺,形容水势之猛。
  • 向空飞:指泉水飞流直下,仿佛在天空飞舞。
  • 传闻:听说,流传的消息。
  • 投竿:指垂钓,放下鱼竿。
  • 扈跸:指皇帝的出行,跟随皇帝的车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字子华,号景山,唐代诗人,生于847年,卒于908年。苏颋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精湛的描绘手法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应和皇帝的圣制而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皇帝出巡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场景,恰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契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取胜,开篇的“树色参差隐翠微”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展现出树木的多样与山丘的隐秘,给人以宁静的感觉。接着,“泉流百尺向空飞”则展现了大自然的豪迈与奔放,泉水从高处奔涌而下,仿佛在与空中的云朵嬉戏,展现出一种生动的动态美。最后两句引出了皇帝的到来,诗人通过“传闻此处投竿住”表达了对这片美丽景色的向往,暗示皇帝也被这段风景所吸引,因而选择在此处停留。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融入了对皇帝的赞美,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诗人成功地将自然与人文情怀结合在一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树色参差隐翠微:树木的颜色错落有致,隐约可见青翠的山丘,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2. 泉流百尺向空飞:泉水从高处流下,形容水流的高和急,展现出自然的活力。
  3. 传闻此处投竿住:听说这个地方适合垂钓,暗指自然环境的优美。
  4. 遂使兹辰扈跸归:因此今天的皇帝也选择在这里停留,表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修辞手法

  • 比喻:泉水的飞流比喻成空中飞舞,增强了动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木:象征生命与生机。
  • 泉水:象征活力与自然的奔放。
  • 山丘:象征稳重与宁静,形成与水的动态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主要自然景象有哪些?
    A. 竹林
    B. 树色与泉水
    C. 花海

  2. “扈跸”指的是:
    A. 皇帝的出行
    B. 旅游
    C. 垂钓

  3.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A. 悲伤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战争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更多强调的是静谧和孤独。
  • 李白的《庐山谣》则呈现出一种豪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馆驿刘巡官 赠别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齐安早秋 遣兴二首 残句 别李谱 早出洞仙观 和令狐补阙春日独游西街 陪崔璞侍御和崔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接二连三 阜字旁的字 平愉 殉葬品 鹵字旁的字 包含虹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馋鼎 满腔热血 守着鼻子摸着腮 精锐 非字旁的字 恒河一沙 閠字旁的字 断壁残垣 不丰不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