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4
大唐封东岳朝觐颂附诗
作者: 苏颋
天子圣兮天孙崇,
登以封兮报以功。
受命再惟皇代,
天之赉人所载。
士马山嶪,
戈矛山沓,
祯符山杂,
灵响山答,
天与人合。
我铺衍兮长粹清,
太元册兮太一精,
休光光我之庆成,
舜四朝而禹万国,
莫之我京。
这首诗表达了天子的圣明和天孙的崇高,升登封地,报答以功绩。接受命令,延续皇朝,天赐与人所承载的美好。士马山高耸,戈矛山重叠,祯符山交错,灵响山回应,天地合一。我在这片土地上延展,清澈而悠长,太元的册册和太一的精华,光辉照耀着我的庆典。舜治理四朝,禹治万国,然而这些辉煌都在我京城之内。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颋(约703年—约760年),唐代诗人,以其雄浑的气魄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常用诗歌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时期,诗人借助朝觐的场合,表达对天子的赞美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大唐封东岳朝觐颂附诗》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诗作,通过描绘天子、士马、山川等意象,展现出一种凝聚力量、崇尚功绩的情感。诗的开头便指出天子的圣明,给人以强烈的敬仰之情,随后提到“登以封兮报以功”,不仅表现了对国家功臣的肯定,也传达了对升迁和荣耀的期待。
在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中,“士马山嶪,戈矛山沓”生动地呈现出壮阔的气势,仿佛可以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与豪迈,体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接下来的“天与人合”,则暗示了人与天地的和谐共存,表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向往。
整首诗最后以“舜四朝而禹万国,莫之我京”结束,浓缩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诗人在表现对历史伟人的尊崇的同时,也为当下的国家前景做出了积极的展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信心,强调了天子及其后代的伟大,以及对功绩的尊重,体现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天子”是指谁?
A. 皇帝
B. 大臣
C. 士兵
D. 平民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内容?
A. 美丽的自然
B. 对历史伟人的崇敬
C. 描述战争
D. 生活琐事
“长粹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干净的水
B. 纯净而悠长的美好
C. 短暂的快乐
D. 复杂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