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2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6:18
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
朝望莲华岳,神心就日来。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
受命金符叶,过祥玉瑞陪。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
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
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朝拜华岳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与神明的敬仰。诗中提到朝望莲华岳,心灵随之向日而来,展现了一种神圣的感应。晴朗的日子里,观望五千仞的高峰,仿佛仙人之手在开拓山川。受命于天,金符与祥瑞相伴,云雾中骑鹿而见,云起时则驾驭龙回。树枝上积雪,残碑上长满苔藓,表现了一种岁月的沉淀。最后,圣皇所追求的道理与文字刻在山岩之中,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常在诗中表现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景致,富有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应圣命途经华岳,借景抒怀,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皇权的支持,体现出士人对道德与法则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华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华美的辞藻,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的开头“朝望莲华岳”,即以“朝”字引入,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给人一种清新的早晨形象。而“神心就日来”,不仅表达了朝拜的虔诚,更传达出一种与自然合一的感悟。
“晴观五千仞,仙掌拓山开”一句,展现了华岳的巍峨与壮观,仿佛神仙在开辟山川。此处的“仙掌”一词,既是对华岳的美誉,也象征着神秘的力量在指引着人间。接下来的几句,诗人结合神话传说,通过“金符”、“玉瑞”等元素,构建出一幅神秘而美好的画面,表达对天命的遵从与对吉祥的向往。
诗的最后几句,写出自然的沧桑与历史的沉淀,“残碑石冒苔”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暗含对历史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华岳的壮丽,更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理想情怀与道德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华岳的壮丽与神秘,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天命的顺从,反映出唐代士人对道德与文化传承的关注,体现出一种理想与信仰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莲华岳”指的是哪个山?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诗中“神心就日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感恩
C. 虔诚
“雾披乘鹿见,云起驭龙回”中的“鹿”和“龙”象征什么?
A. 自然与神话
B. 人与动物
C. 现实与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