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富池镇上感怀》

时间: 2025-05-07 11:12:09

诗句

髑髅如雪混涂泥,浪打沙填晚更凄。

烽警上流兵未解,灰寒中土客徒栖。

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

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12:09

原文展示:

髑髅如雪混涂泥,浪打沙填晚更凄。
烽警上流兵未解,灰寒中土客徒栖。
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
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凉的景象:骷髅像白雪一样混在泥泞中,海浪拍打着沙滩,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凄凉。烽火警报在上游传来,但军队仍未解散,灰色的寒风中,外地的旅人无处栖身。思乡的情绪日渐加深,对鲈鱼的渴望愈发强烈,传来的歌声在和风中汇聚成群飞来的大雁。忧虑和困苦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加深,头发也逐渐变白,而江边的云彩并不遮挡落日的余晖。

注释:

  • 髑髅:骷髅,指死人的骨头,象征死亡与凄凉。
  • 如雪:比喻骷髅的颜色,形容其洁白而又冷酷。
  • 涂泥:指泥泞的环境,暗示战争后留下的惨状。
  • 烽警:烽火警报,古时用以传递军事消息。
  • 未解:未解散,指军队仍然处于警戒状态。
  • 灰寒:形容阴冷的天气,增加了诗的悲凉气氛。
  • 徒栖:无处栖身,表达流亡者的无奈。
  • 思鲈切:思念鲈鱼,鲈鱼常被用作思乡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朴实而深沉,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富池镇上感怀》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在某个战乱的边境小镇上,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流离失所的景象,因而产生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乡之情。开篇的“髑髅如雪混涂泥”,以骷髅的形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阴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浪打沙填晚更凄”,描绘了傍晚时分海浪拍打沙滩的情景,暗示了一种孤独与无助,仿佛无情的自然也在为人间的悲剧而感到凄凉。

“烽警上流兵未解”,通过战争的烽火警报,传达了社会动荡的紧迫感;而“灰寒中土客徒栖”则体现了在战争与寒冷中游子的无奈与孤寂。接下来的两句,“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表现了思乡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则在悲伤中透出一种哲理,忧虑使人愈发苍老,但夕阳的余晖又让人感受到希望与安宁。整首诗情感丰沛,意象鲜明,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髑髅如雪混涂泥:以骷髅形象象征死亡,混在泥泞中,暗示战争的惨烈。
  2. 浪打沙填晚更凄:海浪的拍打与傍晚的环境交织,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3. 烽警上流兵未解:烽火警报传来,说明战事紧急,士兵们依然未能解除警戒。
  4. 灰寒中土客徒栖:流亡者在寒冷的环境中无处可归,表现出无奈。
  5. 怀归日积思鲈切:思乡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鲈鱼象征着故乡的美好。
  6. 歌凯风闻集雁齐:和风中传来歌声,象征着团聚和希望。
  7. 忧患转深头转白:忧虑与痛苦加深,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8. 江云不障夕阳西:尽管面临困境,但夕阳的美丽依旧存在,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髑髅如雪”,通过比喻增强了死亡的冷酷感。
  • 对仗:如“忧患转深头转白”,在结构上形成了对称。
  • 拟人:如“歌凯风闻”,让自然界赋予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苦楚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坚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髑髅:象征死亡与战争的惨烈。
  2.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无情。
  3. 烽警:象征军事紧张与社会动荡。
  4. 思鲈:象征思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雁齐:象征团聚与希望。
  6. 夕阳:象征希望与美好未来的可能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髑髅”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死亡
    C. 家乡

  2. 诗中提到的“鲈鱼”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思乡
    C. 恋爱

  3.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 A. 无望
    B. 未来的希望
    C. 绝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感。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月亮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董嗣杲的《富池镇上感怀》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但董诗更侧重于个人的悲伤与思乡,而杜诗则更多反映了国家的沧桑与社会的动荡。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宋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常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 浪淘沙 春草 浪淘沙 询孔子威坠马 浪淘沙·齐中怀古 浪淘沙 浪淘沙 题晓廷兄梅花小影 浪淘沙 其十五 浪淘沙 春游 浪淘沙 其三 浪淘沙 途次闷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质朴无华 爻字旁的字 小贩 包含暑的成语 齊字旁的字 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乡器 姿结尾的成语 骇然 弋字旁的字 咀嚼英华 田字旁的字 采风问俗 包含狸的成语 计口 三千水 定于一尊 血字旁的字 掷果潘安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