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1:1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12:09
髑髅如雪混涂泥,浪打沙填晚更凄。
烽警上流兵未解,灰寒中土客徒栖。
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
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悲凉的景象:骷髅像白雪一样混在泥泞中,海浪拍打着沙滩,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凄凉。烽火警报在上游传来,但军队仍未解散,灰色的寒风中,外地的旅人无处栖身。思乡的情绪日渐加深,对鲈鱼的渴望愈发强烈,传来的歌声在和风中汇聚成群飞来的大雁。忧虑和困苦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加深,头发也逐渐变白,而江边的云彩并不遮挡落日的余晖。
作者介绍:
董嗣杲(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朴实而深沉,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富池镇上感怀》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在某个战乱的边境小镇上,目睹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流离失所的景象,因而产生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思乡之情。开篇的“髑髅如雪混涂泥”,以骷髅的形象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死亡的阴影,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浪打沙填晚更凄”,描绘了傍晚时分海浪拍打沙滩的情景,暗示了一种孤独与无助,仿佛无情的自然也在为人间的悲剧而感到凄凉。
“烽警上流兵未解”,通过战争的烽火警报,传达了社会动荡的紧迫感;而“灰寒中土客徒栖”则体现了在战争与寒冷中游子的无奈与孤寂。接下来的两句,“怀归日积思鲈切,歌凯风闻集雁齐”,表现了思乡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强烈,寄托了对平静生活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忧患转深头转白,江云不障夕阳西”则在悲伤中透出一种哲理,忧虑使人愈发苍老,但夕阳的余晖又让人感受到希望与安宁。整首诗情感丰沛,意象鲜明,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也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带来的苦楚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反映出人们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坚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髑髅”象征什么?
A. 希望
B. 死亡
C. 家乡
诗中提到的“鲈鱼”象征着什么?
A. 朋友
B. 思乡
C. 恋爱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夕阳”象征着?
A. 无望
B. 未来的希望
C. 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