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孤山路》

时间: 2025-07-12 05:40:50

诗句

翠微四绝载蓬瀛,柳引游人入画屏。

诗借乐天传得远,出因和靖隐来灵。

半空梁驾桥阑赤,一道腰分草界青。

妆点风光如此盛,藕花香里又三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5:40:50

原文展示:

孤山路
翠微四绝载蓬瀛,
柳引游人入画屏。
诗借乐天传得远,
出因和靖隐来灵。
半空梁驾桥阑赤,
一道腰分草界青。
妆点风光如此盛,
藕花香里又三亭。

白话文翻译:

孤山路
翠微的山水四处绝美,像是载着蓬莱仙境一般,
柳树引导游人走入画卷一般的美景。
诗歌通过乐天的名声传播得如此遥远,
而和靖因隐居而获得了灵感。
半空中的桥梁像是赤色的栏杆,
一道河流分隔了两边青翠的草地。
如斯盛景,装点了这幅风光,
藕花的香气中又传来三亭的幽雅。

注释:

  1. 翠微:指青翠的山水,形容环境优美。
  2.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3. 柳:柳树,常用来象征柔美和春天的生机。
  4. 乐天:指李白,因其诗歌流传甚广,表达了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5. 和靖:指王维,因隐居而著称,代表着一种隐逸的生活方式。
  6. 半空梁:指桥的栏杆,形象地描绘出桥的结构。
  7. 藕花:指荷花,象征着纯洁和美丽。

典故解析:

  1. 蓬瀛:出自《山海经》,象征着理想和超脱的境地,暗指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 乐天:李白的别称,因其豪放的个性和诗歌成就被后人尊称。
  3. 和靖:王维的别称,因其隐士生活而被称颂,代表了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生活哲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诗人漫步于孤山,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借景抒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孤山路》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孤山的美丽和诗意。开篇以“翠微四绝载蓬瀛”引入,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境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接着,诗人通过“柳引游人入画屏”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游人被美景吸引的情景,柳树的柔美与春天的生机交织在一起。

诗中提到“诗借乐天传得远”,体现了诗人与历史名人之间的精神对话,表现出对李白豪放个性的欣赏与追慕。后面“出因和靖隐来灵”则将王维的隐逸理想引入,呈现出一种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在视觉意象上,“半空梁驾桥阑赤”与“草界青”的对比,生动描绘出孤山的独特风景,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卷中。而最后两句“妆点风光如此盛,藕花香里又三亭”,不仅总结了自然之美,也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升华到了一种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微四绝载蓬瀛:描绘了孤山的美丽,形容四周山水如同传说中的仙境。
  2. 柳引游人入画屏:柳树引导游人走进如画的景色,生动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3. 诗借乐天传得远:通过李白的诗歌,表达了诗歌传播的力量。
  4. 出因和靖隐来灵:提到王维的隐逸生活,暗示灵感来源于宁静的生活。
  5. 半空梁驾桥阑赤:描绘桥的结构和色彩,表现出高远的视觉感受。
  6. 一道腰分草界青:河流分隔两岸草地,形成鲜明的自然景观。
  7. 妆点风光如此盛:赞美自然风光的美丽,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
  8. 藕花香里又三亭:藕花的香气和亭子,营造出一种宁静优雅的氛围。

修辞手法:

  1. 比喻:用“蓬瀛”比喻理想的境地。
  2.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工整感。
  3. 拟人:将柳树描述成引导游人的角色,增加了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翠微:象征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2. 柳:象征柔美、春天。
  3. 乐天:象征豪放与自由。
  4. 和靖:象征隐逸与宁静。
  5. 藕花:象征纯洁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乐天”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D. 白居易

  2. 诗中“藕花香里又三亭”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热闹
    B. 宁静
    C. 哀伤
    D. 忧愁

  3.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
    C. 城市
    D. 人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维《山居秋暝》
  2.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情怀。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激昂表现。这两首诗在风格上与《孤山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东坡十一绝 其三 游东坡十一绝 其二 游东坡十一绝 其一 解舟风犹未息暂止江口 南浦 泊潜江甲 道人矶 其二 道人矶 其一 岳阳城下岸赤色亦呼赤壁 解舟遇风暂泊岳阳城下正对君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腹中鳞甲 魚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超尘拔俗 讨饶头 内姻 包字头的字 逾墙钻隙 富丽堂皇 彑字旁的字 赘事 猥士 轻条 食字旁的字 晴天霹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