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5:0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5:08:37
原文展示:
孤山路
翠微四绝载蓬瀛,
柳引游人入画屏。
诗借乐天传得远,
出因和靖隐来灵。
半空梁驾桥阑赤,
一道腰分草界青。
妆点风光如此盛,
藕花香里又三亭。
白话文翻译:
孤山路
翠微的山水四处绝美,像是载着蓬莱仙境一般,
柳树引导游人走入画卷一般的美景。
诗歌通过乐天的名声传播得如此遥远,
而和靖因隐居而获得了灵感。
半空中的桥梁像是赤色的栏杆,
一道河流分隔了两边青翠的草地。
如斯盛景,装点了这幅风光,
藕花的香气中又传来三亭的幽雅。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的时期,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他的诗风清新,擅长描绘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日,诗人漫步于孤山,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借景抒怀,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孤山路》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孤山的美丽和诗意。开篇以“翠微四绝载蓬瀛”引入,构建出一个理想化的境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接着,诗人通过“柳引游人入画屏”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游人被美景吸引的情景,柳树的柔美与春天的生机交织在一起。
诗中提到“诗借乐天传得远”,体现了诗人与历史名人之间的精神对话,表现出对李白豪放个性的欣赏与追慕。后面“出因和靖隐来灵”则将王维的隐逸理想引入,呈现出一种追求宁静的生活态度。
在视觉意象上,“半空梁驾桥阑赤”与“草界青”的对比,生动描绘出孤山的独特风景,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使人仿佛置身于这幅画卷中。而最后两句“妆点风光如此盛,藕花香里又三亭”,不仅总结了自然之美,也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升华到了一种境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美好自然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乐天”是指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D. 白居易
诗中“藕花香里又三亭”表达了什么意境?
A. 热闹
B. 宁静
C. 哀伤
D. 忧愁
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战争
B. 自然
C. 城市
D. 人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美景,表现出宁静的生活情怀。李白的《庐山谣》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然的激昂表现。这两首诗在风格上与《孤山路》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