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寓富池双泉寺三首》

时间: 2025-05-15 22:56:14

诗句

蛰龙潜介入寒泓,极目沧江浪不生。

沙渡解舟人语众,淮山纵火烧风鸣。

身栖萧寺蓬窗久,雪压槃塘草店明。

莫说此为孤陋地,白云流水助吟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22:56:14

原文展示:

寓富池双泉寺三首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蛰龙潜介入寒泓,
极目沧江浪不生。
沙渡解舟人语众,
淮山纵火烧风鸣。
身栖萧寺蓬窗久,
雪压槃塘草店明。
莫说此为孤陋地,
白云流水助吟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蛰伏的龙潜入寒冷的水中,远望沧江,波澜不兴。沙滩上,船只已解开,旁边有人在交谈。淮山远处,火光照映,风声阵阵。诗人身处这萧条的寺院,窗外蓬草生长已久,雪花压低了塘边的草屋,却显得格外明亮。不要以为这里是个偏僻的地方,白云和流水正好为诗人助兴。

注释:

  • 蛰龙:指冬眠的龙,象征隐秘与休息。
  • 寒泓:寒冷的水。
  • 极目:远望、眺望。
  • 沧江:指江河,通常指长江。
  • 沙渡:沙滩过渡处。
  • 解舟:指解除船只的系缆。
  • 淮山:淮河沿岸的山。
  • 纵火:放火,可能指焚烧的景象。
  • 萧寺:指这座寺庙的宁静与萧条。
  • 槃塘:塘边的草木。
  • 孤陋:偏僻与闭塞。
  • 吟情:吟唱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子遐,号诚斋,南宋时期诗人,作品多以山水、人生哲理为题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灵动的描写和深厚的感情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他选择在寺庙中静心,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开篇以“蛰龙潜介入寒泓”引入,给人一种深沉而又神秘的感觉,仿佛隐藏着某种力量。接着,诗人以“极目沧江浪不生”描绘了安静的江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暗示了内心的平和与外部世界的宁静。

“沙渡解舟人语众”则带出生活的气息,听到众人的谈话,似乎在揭示生活的多样性和人际关系的温暖。随后,诗人又以“淮山纵火烧风鸣”突显出一种动感,火光与风声交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接下来,诗人回到自己的内心,身处“萧寺蓬窗久”,窗外雪景与草屋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清新而明亮,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以“莫说此为孤陋地”结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信和满足,认为白云流水可使人心境开阔,助于吟唱。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更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定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蛰龙潜介入寒泓:寒冷的水中潜伏着龙,象征着潜藏的力量。
  2. 极目沧江浪不生:远眺沧江,波浪不起,象征宁静。
  3. 沙渡解舟人语众:沙滩上解开了船,周围人声嘈杂,突显生活气息。
  4. 淮山纵火烧风鸣:远处淮山似有火焰,风声呼啸,表现动感。
  5. 身栖萧寺蓬窗久:长久身处这清静的寺庙,窗外蓬草生长,象征宁静。
  6. 雪压槃塘草店明:雪花压低了塘边草屋,却显得格外明亮,反映出一种冬日的清新。
  7. 莫说此为孤陋地:不要认为这是个偏僻的地方。
  8. 白云流水助吟情:白云与流水可以助兴,表现诗人内心的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蛰龙象征隐秘力量,白云流水象征诗人心境。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找内心平和的哲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蛰龙:象征潜伏的力量与希望。
  • 寒泓: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冷静。
  • 沧江:象征辽阔的自然与生命的宽广。
  • 沙渡:生活的交汇点,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淮山:远方的象征,代表生活的冒险与探索。
  • 萧寺:隐居的象征,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白云流水:象征自由与诗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蛰龙潜介入寒泓”中的“蛰龙”象征什么?

    • A. 暴风雨
    • B. 潜藏的力量
    • C. 寒冷的冬天
  2. 诗中“淮山纵火烧风鸣”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宁静的村庄
    • B. 动感的火光与风声
    • C. 迷人的夜空
  3. 诗人对“孤陋地”的看法是:

    • A. 这是个偏僻的地方
    • B. 这是个美丽的地方
    • C. 不应认为这是个偏僻的地方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董嗣杲的意境相互呼应,展现了不同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披锦亭 梦中赋裙带 和子由踏青 次韵王郎子立风雨有感 次韵刘景文送钱蒙仲三首 王莽 蝶恋花(述怀) 西江月·梅花 和陶拟古九首 寄题梅宣义园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馨繁体字书写指南_掌握汉字馨的正确写法 馬字旁的字 扇筤船 二缶锺惑 风雨对床 爿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摽梅 谷字旁的字 文质彬彬 包含磬的成语 高字旁的字 谐稳 不郎不秀 礼馈 诗词歌赋 带心字底的字有哪些?带心字底的汉字大全 横竖勾的汉字_带横竖勾的汉字大全 衰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