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营山法幢院》

时间: 2025-04-26 05:23:36

诗句

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

新竹雨来香,余花夏方吐。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3:36

原文展示:

题营山法幢院 张嵲 〔宋代〕

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 新竹雨来香,余花夏方吐。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

白话文翻译:

天空晴朗,白云高悬,高大的树木在初夏的暑气中投下阴影。 长久作为客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喜爱这古老的崖边寺庙。 时局危急,僧人的饭食减少,太阳高挂,却无钟鼓之声。 下马在幽静的轩廊中休息,光风在林间草地上吹拂。 新竹在雨后散发出香气,残余的花朵在夏天才刚刚绽放。 为了避难来到三巴地区,暂时停留在精美的寺庙中。 回忆起在鹿门的游玩,泪水如雨般流淌。

注释:

字词注释: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红尘:指尘世,人间的繁华喧嚣。
  • 崖寺:建在山崖边的寺庙。
  • 时危:时局危急。
  • 日晏:太阳高挂,指时间已晚。
  • 幽轩:幽静的廊轩。
  • 光风:和煦的风。
  • 林莽:林间草地。
  • 新竹:新长出的竹子。
  • 余花:残余的花朵。
  • 避地:避难的地方。
  • 三巴:古代地名,指今四川东部地区。
  • 精蓝:精美的寺庙。
  • 鹿门:地名,可能指诗人曾经游玩的地方。
  • 淫淫:形容泪水不断的样子。

典故解析:

  • 鹿门:可能指诗人曾经游玩的地方,具体典故需结合诗人生平进一步考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避难至三巴地区时所作,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古寺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避难途中对古老崖寺的喜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夏日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诗人通过对“久客倦红尘”和“爱此崖寺古”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后文通过对僧饭少、无钟鼓的描写,反映了时局的动荡和生活的艰辛。结尾的“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则深情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晴白云高,乔木荫初暑。”:描绘了晴朗的天空和初夏的树木,营造出宁静的夏日氛围。
  2. “久客倦红尘,爱此崖寺古。”: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古老崖寺的喜爱。
  3. “时危僧饭少,日晏无钟鼓。”:反映了时局的动荡和生活的艰辛。
  4. “下马憩幽轩,光风转林莽。”:描绘了诗人在幽静的轩廊中休息的情景,感受到和煦的风。
  5. “新竹雨来香,余花夏方吐。”:描绘了雨后新竹的香气和残余花朵的绽放,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6. “避地适三巴,精蓝暂延伫。”:表达了诗人避难至三巴地区,暂时停留在精美寺庙中的情景。
  7.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深情地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久客倦红尘”和“爱此崖寺古”的对比,表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拟人:“光风转林莽”中的“转”字赋予了光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局动荡的忧虑。通过对古老崖寺的喜爱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象征着高远和纯净。
  • 乔木:象征着高大和坚韧。
  • 红尘:象征着尘世的喧嚣和纷扰。
  • 崖寺:象征着宁静和古老。
  • 新竹: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余花:象征着残余的美好。
  • 鹿门: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久客倦红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厌倦? A. 自然 B. 尘世 C. 寺庙 D. 旅行

  2. “回忆鹿门游,淫淫涕如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怀念 D. 恐惧

  3. 诗中“避地适三巴”中的“三巴”是指什么地区? A. 四川东部 B. 江苏南部 C. 广东北部 D. 河北西部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张嵲的《题营山法幢院》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嵲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时局动荡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嵲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翠岩亭六首 其三 翠岩亭六首 其二 翠岩亭六首 其一 次韵 翠岩亭 北巡旋署留别诸罗令 九月初五日同沈虚谷昆仲游浣笔泉用壁上木兰山人元韵 隋山光寺 张家湾题壁 再游石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霸夫 兔犬俱敝 戈字旁的字 梧岸 佳人薄命 患难之交 怪力乱神 戏楼 三撇旁的字 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思不出位 龠字旁的字 冤家路窄 隶字旁的字 受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