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7:50
伯乐无传骥空老,
重华不见士长饥。
从来万事乖名实,
岂但药翁论蛤蜊。
伯乐没有能传授千里马的机会,空自变老;重华不见有才能的人,长久忍受饥饿。从来万事都是名实不符,又何止是药翁在谈论蛤蜊功效呢?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涧溪居士,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及文学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其清新高远的诗风和笔力雄健的书法著称。其诗歌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中提到的药翁和蛤蜊,象征着对名利和功效的讨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名实不符现象的批评。
黄庭坚的《世弼病方家不善论蛤蜊之功戏答》以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揭示了名实不符的社会现象。开头两句提到的“伯乐”和“重华”,分别象征了对才能的识别与对优秀人才的重视。然而,在现实中,伯乐不再,重华难见,优秀的人才反而处于困境,饥饿而无所施展。这表现出一种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
接下来的两句则更进一步,指出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药方的讨论,而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黄庭坚通过“药翁论蛤蜊”的比喻,表现了人们对表面现象的过度追求和对实际价值的忽视,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黄庭坚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揭示了社会中名与实不符的现象,表现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和对现实的不满,探讨了价值与功效之间的关系。
伯乐是什么的象征?
诗中提到的“士长饥”指的是什么?
“岂但药翁论蛤蜊”表达了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