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

时间: 2025-07-12 00:24:19

诗句

城南有佳园,风物迎马首。

但赏主人竹,王饮主人酒。

红日媚紫苔,轻风泛春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0:24:19

原文展示:

城南有佳园,风物迎马首。
但赏主人竹,王饮主人酒。
红日媚紫苔,轻风泛春柳。

白话文翻译:

在城南有一座美丽的园子,风景如画,迎接着马车的到来。
我只欣赏主人的竹子,享受着主人的美酒。
红艳的太阳照耀着紫色的苔藓,轻柔的春风拂动着柳树。

注释:

  • 佳园:美丽的园子,形容环境优美。
  • 迎马首:形容风景吸引来访者的到来。
  • 但赏:只欣赏,强调专注于某一事物。
  • 王饮:指饮酒,"王"在此语境中作"享用"解。
  • :使人喜爱,形容太阳的光芒如美丽的女子般迷人。
  • 紫苔:紫色的苔藓,常用来形容温润的环境。
  • 泛春柳:春风轻轻摇曳的柳树,体现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描绘的园林风光与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自然美与酒文化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生于四川,后在江西生活。他的词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传达出个人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政治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借助园林的美景与友人的欢聚,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享受。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以其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城南一处美丽的园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诗中以“佳园”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的阳光与轻风之中。接着,诗人以“但赏主人竹,王饮主人酒”表达了对主人款待的感激,同时也反映了士人们雅致的生活情趣与对友谊的重视。最后两句“红日媚紫苔,轻风泛春柳”则以极具画面感的意象结束,呈现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令人心旷神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更蕴含了人对自然的深情眷恋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城南有佳园:诗人首先引入了一个优美的场景,城南的园子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2. 风物迎马首:生动描绘了园中风光的魅力,似乎连马车都被吸引而来。
  3. 但赏主人竹:强调诗人只专注于观赏主人的竹子,显示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4. 王饮主人酒:表现出诗人与主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愉悦。
  5. 红日媚紫苔:用“媚”字形容阳光的温暖,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6. 轻风泛春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给整首诗带来了一种轻快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媚”将阳光比作美丽的女子,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园:象征着理想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代表高洁与坚韧。
  • :象征友谊与欢聚的时刻。
  • 红日、紫苔、春柳: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体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佳园”的意思是? A. 美丽的园子
    B. 贫瘠的土地
    C. 荒废的园子

  2. “红日媚紫苔”中的“媚”字可以理解为? A. 讨厌
    B. 使人喜爱
    C. 不在乎

  3. 诗人在哪里饮酒? A. 酒馆
    B. 主人家
    C. 自己的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好与人际的和谐。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达了对美酒、自然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春天为主题,但侧重于国事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另一种自然美,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黄庭坚诗文选》

相关查询

浣溪沙·舟逐清溪弯复弯 点绛唇·高峡流云 玉楼春·西园花落深堪扫 满庭芳·水抱孤城 岁暮客怀 罗江客舍 江城秋霁 成都暮雨秋 寄郑炼师 江上柳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羊字旁的字 装点一新 谋道作舍 何向 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鳥字旁的字 一饭三吐哺 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败国丧家 西字头的字 不学无术 瓜字旁的字 连鳌跨鲸 铅霜 孤臣 披发入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