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4:37
原文展示:
初夏晚兴 微月破幽树,草露生夕凉。 夏木纷已成,时禽暮归翔。 閒花自白红,无人领幽芳。 晚沐岸轻帻,披衣暂倘佯。 外徇志自局,理会言可忘。 俯仰婚宦初,未省离土疆。 那知天壤内,有地名魏塘, 朅来岁再华,及此身方强。 岂但理茨栋,种树日望长。 分将百年身,送老湖海荒。 人生等如寓,何必还故乡。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傍晚,微弱的月光穿透幽暗的树木,草地上的露水带来了夜晚的凉意。夏天的树木已经茂盛,时鸟在傍晚归巢飞翔。闲散的花儿自顾自地开着白红相间的花朵,没有人欣赏它们的幽香。晚上洗浴后,我轻轻地披上头巾,披上衣服,暂时漫步。外在的追求限制了自己的志向,理解了道理就可以忘记言语。回顾初入官场和婚姻的时光,我未曾离开过故土。哪里知道天地之间,有一个地方名叫魏塘,我来到这里,岁月再次繁华,正值壮年。不仅仅是为了修缮房屋,种树也是日复一日地期待它们成长。我将这百年的生命,送给了湖海的荒凉。人生如同寄居,何必一定要回到故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字巨山,宋代诗人,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此诗创作于初夏傍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故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初夏傍晚时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抒发了对人生和故乡的深刻思考。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夏傍晚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微月、草露、夏木、时禽等意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人在晚沐后漫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故乡的价值。诗中的“人生等如寓,何必还故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如寄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故乡情感的淡化,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初夏傍晚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故乡的深刻思考。诗人认为人生如同寄居,不必执着于回到故乡,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微月”象征着什么? A. 微弱的光明和希望 B. 强烈的情感 C. 夜晚的黑暗 答案:A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A. 执着于回到故乡 B. 超脱世俗,随遇而安 C. 追求名利 答案:B
诗中的“閒花自白红”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