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游城南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7-12 02:47:23

诗句

神奸变化久难知,禹鼎由来更不疑。

螭魅合谋非一日,太丘真复社亡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2:47:23

原文展示:

游城南即事二首
作者:王安石

神奸变化久难知,
禹鼎由来更不疑。
螭魅合谋非一日,
太丘真复社亡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描写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实际上却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切忧虑。诗中提到的“神奸变化”指的是那些阴险狡诈的政治谋略,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禹鼎”是指古代贤明之君的象征,强调了对政权的信任。“螭魅”则是指邪恶之辈,暗指政敌或不良政治势力的合谋,显示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注释:

  • 神奸:指阴险狡诈的奸臣。
  • 变化:指变幻莫测的政治局势。
  • 禹鼎:古代传说中的禹王所铸的鼎,象征着国家的稳定和政权的正义。
  • 螭魅:传说中的怪物,这里引申为邪恶势力。
  • 太丘: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地方的士人或地方社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领军人物,倡导新法,试图通过改革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创作背景:此首诗写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正值北宋政治动荡、贪污腐败的时代,诗中传达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游城南即事二首》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政治局势,王安石通过对比古今,展现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神奸”和“螭魅”,不仅是对当时权臣和恶势力的控诉,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通过“禹鼎”这一象征,王安石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对仗工整,情感真挚,透过隐喻和象征,展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一句“太丘真复社亡迟”,更是直指当时社会的沉沦,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看似平静下的暗潮汹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奸变化久难知:指阴险的谋士所作所为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2. 禹鼎由来更不疑:提到禹王的鼎,象征着国家的安定和民众的信任,暗指当权者的正当性。
  3. 螭魅合谋非一日:指邪恶势力的合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暗示着深层的政治斗争。
  4. 太丘真复社亡迟:太丘的地方士人或社团已经面临灭亡,强调了政治腐败的严重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奸”与“螭魅”,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阴险的政治人物。
  • 对仗:全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政治腐败的深切忧虑以及对理想政治的渴望,展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奸:象征着阴险狡诈的权臣,反映了权力的黑暗面。
  • 禹鼎:象征着理想中的治国理政,表现出诗人对正义和稳定的向往。
  • 螭魅:代表邪恶势力,暗示政治斗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安石的“神奸”指的是: A. 英雄人物
    B. 阴险的奸臣
    C. 普通百姓
    D. 正义的使者

  2. “禹鼎”象征着: A. 国家安定
    B. 战争
    C. 个人财富
    D. 诗人的情感

  3. “太丘真复社亡迟”中“社”指的是: A. 社区
    B. 社交活动
    C. 社团
    D. 祭祀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对比王安石的《游城南即事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均展现出对政治的思考,王安石更为深沉和忧虑,而李白则显得豪放和激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安石的《游城南即事二首》,领悟其深刻的历史与社会内涵。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梅花绝句·其一 樵夫 池州翠微亭 春日 城南 戏答元珍 陶者 山园小梅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理辜 折简相召 彑字旁的字 言论风生 故弄虚玄 飠字旁的字 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蛇漠疮 青莲宇 存亡有分 鬯字旁的字 哀戚之情 包含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四的成语 工字旁的字 迁逐 母字旁的字 阿意取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