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4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42:07
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馀。
十二春秋新罢讲,五千道德适亲书。
木经霜雪根无蠹,船出风波载本虚。
自怪多年客箕颍,每因吾党赋归欤。
每年在除夕时饮酒作乐,转眼间我已年过七十。
经历了十二个春秋的新讲课,五千字的道德经仍然是我心中的亲切读物。
经历了霜雪,树根依然坚固,没有虫害;
船出风波,载着的却是空虚的本质。
我自责多年在外漂泊,难以归于我自己的政党。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庵,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与其弟苏轼齐名。他才华横溢,政治上也曾任职,是理学的先驱之一。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表现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除日》可能创作于苏辙晚年,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反思。作为北宋时期的士人,他深受时代影响,对国家和社会充满忧虑。
《除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以除夕的酒宴为引子,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开头的“年年最后饮屠酥”,既是一种生活的描摹,也暗含着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七十余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学术生涯(“十二春秋新罢讲”)来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岁月的无奈。
接着,诗人提到“五千道德适亲书”,不仅体现了他对《道德经》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在学术追求上的坚持。之后的“木经霜雪根无蠹”则用自然的坚韧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坚持,尽管经历了风霜雨雪,依然能够保持本质。
“船出风波载本虚”则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目标的迷茫,虽然在风波中努力前行,但所载的却是虚无的追求。最后一句“自怪多年客箕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自责,似乎在感叹自己未能归于理想的生活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追求与内心的空虚,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自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除日》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五千道德”指的是哪部经典?
“船出风波载本虚”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