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汉节东南》

时间: 2025-04-26 03:54:26

诗句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

空有恨,萦怀抱。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54:26

原文展示

满江红·汉节东南
辛弃疾 〔宋代〕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
空有恨,萦怀抱。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汉节时东南的景象,四匹骏马的光辉照耀着道路。相信七闽之地依然存在,福星已经降临。庭院中的草木生机勃勃,榕树下的阴影在秋光中显得格外好看。问你不知道,君侯如今身在何处,是否在蓬莱岛上?我自嘲如今已年迈,心中空留遗憾,怀抱着满腔的思绪。回想起在江湖中漂泊的十年,厌倦了持着旗帜的生活。我的才华被埋没无所用处,容易被人遗忘,就像浮萍无根。只想搜寻好的词句来表达心中情感,恨自己无法将美好传达。

注释

  • 汉节:指汉朝的节日,象征着繁荣和喜庆。
  • 七闽:今福建省,象征着美好的地方。
  • 蓬莱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和归宿。
  • 旌纛:指战旗,象征着军旅生涯。
  • 濩落:指失落、荒凉。
  • 琼报:意指美好的回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他的词多表现对国家、历史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情感与理想。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辛弃疾在战乱中经历了许多磨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汉节东南》能够充分展示辛弃疾的豪情与深思。开篇便以“汉节东南”引入,勾勒出一种庆典的氛围,通过对驷马光华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则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显示了诗人对国家复兴的渴望。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一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使人感受到一种安逸与满足。接下来的“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则带出一丝孤独与思念,诗人仿佛在追寻理想中的归宿与心灵的寄托。

“还自笑,人今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尽管年华已逝,心中依然怀有遗憾和不甘。“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则是对过往经历的反思,诗人对往昔的战斗生活感到厌倦,流露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辛弃疾内心的复杂,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深刻而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汉节东南,看驷马光华周道。”:描绘汉节的庆典场景,四匹马的光辉照耀着道路,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2. “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表达对未来的期待,相信美好的生活即将来临。
    3.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自然的宁静让人心中感到满足与安逸。
    4. “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表达对理想与归宿的追寻。
    5. “还自笑,人今老。”:自嘲年华已逝,形成对比。
    6. “空有恨,萦怀抱。”:内心充满遗憾与思念。
    7. “记江湖十载,厌持旌纛。”: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厌倦。
    8. “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无根潦。”:感叹个人才能被埋没,易于被忽视。
    9. “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希望能写出好的作品来表达情感,感到羞愧。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与拟人,营造出一种抒情的氛围。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理想与归宿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驷马:象征着荣耀与繁荣。
  • 榕阴:代表宁静与庇护。
  • 蓬莱岛:象征理想的归宿与美好的希望。
  • 旌纛:象征着战争与过往的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字是什么? A. 幼安
    B. 智深
    C. 君豪
    D. 明远

  2. “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这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满足与安逸
    C. 怨恨
    D. 空虚

  3. 诗中提到的“蓬莱岛”象征着什么? A. 战争
    B. 理想与归宿
    C. 朋友
    D. 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李清照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满江红》与李清照的《青玉案》,两者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辛弃疾更为豪放,李清照则显得更加婉约细腻。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踏莎行 踏莎行 采莲曲 踏莎行 踏莎行 其一 句曲 踏莎行·庚寅,一九五○年 踏莎行 题谭篆卿填词图 踏莎行 其一 感事 踏莎行 题谢榆孙溪山读书图 踏莎行 其二 用石帚韵有赠 踏莎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金鸾殿 筚门圭窦 包含宣的成语 发落 米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进身之阶 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众人周知 昏眊重膇 藉草枕块 响器 髟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可丁可卯 放火烧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