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23:4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23:41:32
病鸱
作者: 韩愈 〔唐代〕
屋东恶水沟,有鸱堕鸣悲。
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君童叫相召,瓦砾争先之。
计校生平事,杀却理亦宜。
夺攘不愧耻,饱满盘天嬉。
晴日占光景,高风恣追随。
遂凌鸾凤群,肯顾鸿鹄卑。
今者命运穷,遭逢巧丸儿。
中汝要害处,汝能不得施。
于吾乃何有,不忍乘其危。
丐汝将死命,浴以清水池。
朝餐辍鱼肉,暝宿防狐狸。
自知无以致,蒙德久犹疑。
饱入深竹丛,饥来傍阶基。
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为。
昨日有气力,飞跳弄藩篱。
今晨忽径去,曾不报我知。
侥幸非汝福,天衢汝休窥。
京城事弹射,竖子不易欺。
勿讳泥坑辱,泥坑乃良规。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伤病的鸱(猫头鹰)在屋东的水沟旁悲鸣的场景。它的翅膀被青泥覆盖,无法振翅高飞。小孩们在召唤它,瓦砾纷纷向它靠近。诗人思考着人生的种种,感到无奈的事情也许是值得杀死的理智。无耻的夺取与争抢让人饱受困扰,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也无法摆脱高风的追随。最终,它只能在众多的鸟中低头,无法与高飞的鸾凤相提并论。如今命运的穷途末路,让它遭遇到巧妙的陷阱,无法施救。对我而言,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忍心乘人之危,想要施以援助。为了让它活命,我愿意用清水为它洗澡。早晨放弃鱼肉的美餐,晚上则提防狐狸的侵袭。它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这一切,心中充满了疑惑。吃饱了便躲进深竹丛,饥饿时又回到阶基。它曾信任我,听从我的安排。昨天它还有力气在篱笆上飞跳,今晨却突然不告而别,连一声告别都没有。侥幸并不是你的福气,天路上你不必再窥视。京城的事情就像弹射,年轻人不易被欺骗。不要羞于承认泥坑的羞辱,因为泥坑本就是一种常态。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主张文风的清新、简洁,反对骈文的繁琐。他的诗歌和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
《病鸱》创作于唐代,正值韩愈政治遭遇挫折、身处困境之际。他以病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病鸱》通过一只受伤的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无奈。诗中的鸱不仅是物种的象征,更是韩愈自身境遇的隐喻。鸱在青泥中挣扎,无法展翅高飞,反映了诗人在当时政治环境中的被压制和孤独。在描述鸱的痛苦时,韩愈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青泥掩两翅”、“君童叫相召”等,生动地刻画了鸱的窘迫和悲鸣。
诗中交织着人性与命运的思考,韩愈通过对鸱的同情,暗示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尽管身陷泥淖,鸱仍然试图挣扎,而诗人则在不断的反思中揭示了命运的无常与人性之复杂。他与鸱的关系,更是表现了人之于他者的责任与关怀,体现出诗人身为文人对于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韩愈对命运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对人性责任的反思。
选择题:诗中哪种鸟类被提及?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青泥”象征着__。 答案:困境
判断题:诗人对鸱的态度是冷漠的。
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