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24
和席八十二韵(元和十一年,夔与愈同掌制诰)
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
官随名共美,花与思俱新。
绮陌朝游间,绫衾夜直频。
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
庭变寒前草,天销霁后尘。
沟声通苑急,柳色压城匀。
纶綍谋猷盛,丹青步武亲。
芳菲含斧藻,光景畅形神。
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
多情怀酒伴,馀事作诗人。
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坐惭空自老,江海未还身。
诗的开头描绘了清晨的美景,绛色的殿阁在银河的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晰,东风送来了春天的气息。官员的名声与美德相辅相成,花朵与内心的思绪同样焕然一新。清晨游玩的路上,锦绣的街道上游人如织,夜里温暖的绫被常常被翻弄。横门敞开了日月,阁楼高耸入云,与星辰相连。庭院里的草因寒冷而变得萧索,天晴后的尘土也随之消散。沟渠的流水急促流向园子,柳树的颜色在城中显得分外均匀。纶绳的谋划兴旺,丹青的绘画与武艺亲密相关。芳香的花卉如斧藻般含苞待放,光景的流转展现出形神兼备的状态。倚靠在台阶旁欣赏红色的药花,巡回池塘吟咏白色的蘋草,情怀丰富,酒伴随其中,余下的事情则化作诗人。靠着美玉却难掩拙劣的才华,吹奏竽乐却久已掺杂虚假。坐在这里羞愧于自己空虚的老去,江海未归,身心却仍未回归。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及散文大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古文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倡文风的简练与清晰。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韩愈与夔、愈等同掌制诰,身处政治中心,心中怀有对社会、人生的感慨与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在这个时期的情感与思想。
韩愈的《和席八十二韵》是一首描绘春日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的长诗。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以“绛阙银河曙”引出春天的到来,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氛围,接着通过“官随名共美”的描写,将官员的品德与花儿的美丽结合在一起,表现出理想中的人事和自然的和谐。
诗中多次运用对仗与排比,如“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体现了韩愈卓越的艺术才华。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自我境遇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忧愁与惆怅。最后两句“坐惭空自老,江海未还身”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的感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对仗、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表达的美感。例如,“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使用了对仗,展现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处境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绛阙”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象征表现出对春天的向往?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