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3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32:04
述怀一首(此已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
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
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朝廷愍生还,亲故伤老丑。
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
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
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
比闻同罹祸,杀戮到鸡狗。
山中漏茅屋,谁复依户牖。
摧颓苍松根,地冷骨未朽。
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
嶔岑猛虎场,郁结回我首。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汉运初中兴,生平老耽酒。
沉思欢会处,恐作穷独叟。
去年潼关被攻破,妻子与我相隔已久。
今夏草木繁盛,我逃离得以向西走。
穿着麻鞋见到了天子,衣袖露出两肘。
朝廷对幸存者心生怜悯,亲友却因我而老去、丑陋。
泪水流淌给拾遗者,流离失所的我感受到主恩的厚重。
虽然我已离开柴门,却未忍心开口诉说。
寄信问询三川,不知家乡是否安好。
听说同遭祸难,连鸡狗也遭杀戮。
山中漏雨的茅屋,谁还愿意依靠窗户和门?
摧毁的苍松树根,地冷得我的骨头尚未腐朽。
几人能够全身而退,难道全家都能相聚?
崇山峻岭如猛虎场,心中郁结难以自释。
我寄出一封信,已经过去十个月。
反而害怕接到消息,心中又能有什么呢?
汉朝初期刚刚中兴,我一生却沉迷于酒。
沉思欢聚的地方,恐怕只会成为孤独的老者。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一生充满了动荡和苦难,亲历了安史之乱,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述怀一首》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杜甫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后,心中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杜甫的《述怀一首》是一首充满浓厚个人情感和历史背景的诗作。诗中以“去年潼关破”开篇,直接引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展现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痛。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逃离战乱、身处困境的艰辛,体现出他作为一位诗人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与家人隔绝的痛苦,以及对家乡和故人的思念,诗人虽已逃离战乱,但内心的忧虑并未消失。他用“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来反映自己衣衫褴褛的处境,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气氛。诗中提到的“涕泪授拾遗”,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无助,也暗示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最后,诗人以对未来的茫然和对过往的沉思收尾,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孤独。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个人情感,深刻反映了杜甫对时代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带来的离散、痛苦和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无力。
诗词测试:
诗中的“麻鞋”象征着什么?
诗人通过哪一句表达对亲友的担忧?
这首诗主要反映了什么主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