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6:2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6:25:59
《赠韦左丞丈》
杜甫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这首诗写道,左丞的职位空缺已久,而今年终于有了旧时的儒者来担任。韦氏家族仍然在,相比之下,汉朝的臣子们却需要经受考验。时人都在议论要归依前朝的英烈,我却对此感到无奈和遗憾。荒凉的鴒原上杂草丛生,凤沼旁的道路也连接着繁华。虽然有些人安于现状,但衰老的容颜怎能与壮年相提并论呢?我家中人忧虑不已,面对混乱的政治局势,日子过得如同泥泞的道路。我不想强调我仍有余力,却不禁想去拜访那位高人。岁寒之际仍然希望能得到照顾,日暮时分却又犹豫不决。老马心中思念千里,饥鹰在等待一次呼唤。只要你能微微感动,我也会为这满目疮痍而感到欣慰。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写实与人道主义著称,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
此诗作于天宝七年,杜甫在政治动荡与个人困境中写下此诗,以表达对韦济的敬意以及自身的感慨。
《赠韦左丞丈》通过对韦济任职的感慨,反映了杜甫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一个政治空缺与个人理想的对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杜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衰老与无力的感受,结合“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即便在困境中,也不失追求理想的决心。
诗中的“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传达出一种孤独与不安的情感,既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杜甫的细腻情感与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悲剧。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怀、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展现出杜甫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个人感情的细腻表达。
诗中提到的“左辖”指代什么?
“老骥思千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凤沼”象征什么?
杜甫与李白的作品在主题上常有对比,杜甫更多关注社会现实,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理想。杜甫的《赠韦左丞丈》与李白的《赠汪伦》,前者更具社会责任感,后者则体现了友情和个人情感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