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58: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58:46
黔中书事
作者:许彬 〔唐代〕
巴蜀水南偏,山穷塞垒宽。
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
独狖啼朝雨,群牛向暮滩。
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
这首诗描绘了巴蜀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状况。南方的巴蜀水流向何方,周围的山峦显得狭窄而宽阔。临近腊月,草木尚不知寒冷的来临。清晨,独狖在雨中啼叫,傍晚时分,牛群走向滩涂。更让人感到的是,蛮族的习俗逐渐逼近,烽火的警报已经不再艰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并无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边疆的现实状况,尤其是与少数民族的接触。
作者介绍
许彬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边疆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结合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边疆民族关系复杂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黔中书事》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巴蜀山水的热爱与思考。首句“巴蜀水南偏”,引人入胜,立刻把读者带入南方的景象中。接着,诗人提到“山穷塞垒宽”,不仅描绘了地形的险峻,还暗示了那里的生活艰辛。
“岁时将近腊,草树未知寒”一句,表现了自然的冷暖与人们的感受,草木尚未知寒,传达出一种无奈与不安。独狖的啼叫与牛群的归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生活的无常与变化。
最后两句“更闻蛮俗近,烽火不艰难”,一方面反映了外族的逼近,另一方面则暗示着战乱的频繁,诗人在此抒发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反思。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细致描写,也有对人事的深刻感悟,展示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深邃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事的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社会动荡的关注,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独狖”是什么动物?
A. 猴类
B. 鸟类
C. 龟类
“岁时将近腊”中“腊”指的是什么节日?
A. 春节
B. 冬至
C. 腊八节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什么的关注?
A. 自然环境
B. 社会动荡
C. 个人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