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4:4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4:46:35
寄怀孙处士
作者: 许彬 〔唐代〕
生平酌与吟,谁是见君心。
上国一归去,沧波闲至今。
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
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作者回忆与友人一起饮酒吟诗的日子,感叹能够理解友人心意的人少之又少。如今他已返回故国,心中仍怀念那种悠闲的生活。钟声隐约传来,秋天的寺庙似乎更远了,河岸宽广,晚潮深沉。这样的疏放与闲适,令人感到孤独,只有谁能再来寻访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许彬,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情感细腻而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许彬与友人分别之后,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寄怀孙处士》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诗中流露出许彬对友人深厚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首句“生平酌与吟”,即道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愉与共鸣,体现了友谊的珍贵。然而,随着时光流逝,彼此的相聚总是难以再现,这种难得的情谊让作者感到更加孤独。
“上国一归去”,暗示作者已经离开友人,回到自己的故乡,内心的怀念愈发浓烈。接下来的两句“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描绘了秋天寺庙的宁静与广阔的河岸,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同时也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的思念。最后一句“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难以再聚的无奈与惋惜。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多用对仗和意象,展现了自然之美与情感之深。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的追忆,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反映了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秋寺”象征什么?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生平酌与吟”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但更多地聚焦在离别的瞬间。而许彬的《寄怀孙处士》则通过回忆与感慨,展现了更长久的情感深度。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