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8:2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8:29:00
穰侯抵关中,颇畏诸侯客。搜车计已迟,终困范公策。庸夫吝富贵,百计私自惜。势移祸败至,智巧竟何益。至公览英俊,苴补乃无隙。请看桑林饿,亦脱赵子厄。
穰侯抵达关中,非常害怕诸侯的客人。搜查车辆的计划已经太迟,最终被困在范公的策略中。平庸的人吝啬富贵,千方百计地私自珍惜。权势转移,祸败随之而来,智巧又有何用。至公之人审视英俊之才,弥补无隙可乘。请看桑林中的饥饿,也能解脱赵子的困境。
作者介绍: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个人感慨和时事。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张耒的《感遇二十五首》中的一首,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以及对权势和智巧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穰侯和范公的历史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权势和智巧的深刻反思。诗中,穰侯的失败和范公的成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权势的脆弱和智巧的局限。作者通过“庸夫吝富贵”和“势移祸败至”的描述,批判了那些只顾私利、不识大局的平庸之辈。最后,作者提出“至公览英俊,苴补乃无隙”,强调了公正和英才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批判了权势和智巧的局限,强调了公正和英才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穰侯”指的是谁? A. 魏冉 B. 范雎 C. 张耒 D. 赵子
“范公策”是指谁的计策? A. 魏冉 B. 范雎 C. 张耒 D. 赵子
诗中提到的“桑林饿”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困境 C. 智巧 D. 权势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