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2:03
宠参时宰道人琳,气盖诸公弟季心。
胜践肯论山在险,冥搜欲与海争深。
摇摇北下随帆影,踽踽东来想足音。
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好友的游历与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宠参时宰”是指当时的宰相,诗人意在表达对其的尊重与仰慕;“气盖诸公”则表现出宰相的气度超越其他人。诗人讨论险峻的山和深邃的海,暗示了人生的艰难与不易。他乘船北下,随波漂流,孤独地向东而行,思念着久未相见的友人。最后提到握手相见时的感受,暗示了友谊的深厚与禅意的遥远,隔着云层仿佛身处千寻之上。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推行新法,致力于政治改革,诗文风格清新脱俗,内容多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等。
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在任宰相期间,反映了他在繁忙政务之余对友人及自然山水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
王安石的《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友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渴望。首联“宠参时宰道人琳”,以宰相作为引入,表现了作者的置身之感,突显出宰相的风范与自己在世俗中的渺小。次联“胜践肯论山在险”,则引入了人生的艰难,暗喻人生路途的险阻,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后两联则转向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摇摇北下,随帆影而行,象征着漂泊和孤独的心情,而“踽踽东来想足音”则表现出对友人声音的渴望与孤独感。最后一联“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握手之际的温暖与远隔千里的惆怅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深厚的友谊与禅意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表现了王安石对友谊、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既有对世事的感慨,也有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
整首诗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表现了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学的探求。
王安石的《平甫与宝觉游金山思大觉并见寄及相见得诗次》中提到的宰相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握手更知禅迫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灵鹫”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