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07
大行皇帝灵驾以引挽歌辞 其二
文景孜孜俭与恭,
慨然思就太平功。
兴隆学校皇家盛,
放斥嫔嫱永巷空。
威慑黠羌方问罪,
丹成仙鼎忽遗弓。
霜清日薄箫笳咽,
万国悲号惨澹中。
文景时代的皇帝勤俭而恭敬,
发自内心地思索如何实现太平的伟业。
兴盛的学校使得皇家更加繁荣,
但却将那些嫔妃们抛弃在幽深的巷子。
威慑四方的黠羌,正准备问罪,
而丹成的仙鼎却突然遗落了弓箭。
霜冷日薄,箫声和鼓声都显得悲切,
四方国度都在悲号,情景惨淡而悲凉。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他在文学上以散文见长,尤其以《醉翁亭记》闻名,主张文采与思想的结合,追求自然与真实的表达。
本诗创作于宋代,背景是当时国家的动荡与战争,诗人通过歌咏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反映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与对现实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统治者的期望。
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视角,追忆汉代文景之治的盛况,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开头两句提到文景皇帝的勤俭和恭敬,暗示着治国理政的道德标准;接着通过对学校兴隆与嫔妃被抛弃的对比,揭示了政治与个人生活的矛盾。威慑黠羌则体现了国家的外部压力,而“丹成仙鼎忽遗弓”则象征着美好理想的破灭。结尾以“霜清日薄”及“万国悲号”收尾,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传递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全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追求。
诗中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渴望,反映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展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文景时期的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和汉景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诗中提到的“丹成仙鼎”象征着:
A. 财富
B. 理想与成就
C. 战争的器械
D. 个人的悲伤
“万国悲号”的意思是:
A. 各国欢庆
B. 各国哀号
C. 各国战争
D. 各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