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3:1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3:16:03
《读唐人于濆、刘驾诗》
刘驾和于濆两位诗人,死后仍然热爱唱愁言。未必真的如此忧愁,但说出来只是在苦诉。一个字落入眼中,蜇得我泪如雨下。不要让雨水流入心中,一滴一滴都让我痛苦。即使坐着没事的人,也像吞刀割肺一般。我不认识这两位诗人,偶然看到了他们的诗句。儿子们劝我不要读,读了恐怕会愁绪满怀。我却说未必如此,试着读读也未必会太过。一篇诗读未尽,已是感慨声频频。忽然觉得这两位诗人的愁绪,竟然遮挡了我的心情。有什么能解围呢,伯雅的诗歌已经烦扰我太久。
杨万里,字季子,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他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常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此诗写于杨万里对唐代诗人刘驾与于濆作品的感受,反映了他对悲伤诗歌的复杂情感,即使在欣赏中也难以避免忧愁的感染。
杨万里的《读唐人于濆、刘驾诗》是一首充满情感波动的诗。诗中通过对唐代诗人的作品的阅读,表达了对悲伤情感的深刻思考和个人感受的反思。诗的开头以“死爱作愁语”引入,揭示了诗人对两位唐代诗人的作品的印象,这种“愁语”不仅仅是诗歌内容的表面,而是深刻的心灵触动。接下来的诗句则用生动的比喻,如“蜇出两睫雨”,形象地展现了忧愁如雨水般涌现,表现出情感的真实和强烈。
在阅读的过程中,杨万里感受到的并非单纯的愁苦,而是那种愁苦的传递与共鸣。他表达了对这两位诗人作品的复杂态度,既有欣赏,又有对情感深度的敏感。尤其是“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展现了他对诗歌的敬畏与探寻,尽管知道可能会引发愁绪,但仍旧愿意去体验这种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唐代诗人的缅怀,更是对诗歌本质的思考。杨万里以自己的情感为基础,展现了诗歌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令人在品味唐诗的同时,也反思自身的情感经历。
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
介绍两个唐代诗人,强调他们对忧愁诗歌的偏爱。
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
表示这些愁苦的表达未必是真实的,而是诗人的苦衷。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
形象地描绘了诗句打动心灵,泪水如雨下。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告诫自己不要让这些愁苦侵入心中,因为每一滴都带来痛楚。
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
形容即使没有事做,心中也是痛苦。
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
表达对这两位诗人的生疏和偶然的接触。
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
儿子们劝他不要读这些诗,因为读了会带来愁苦。
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
他反驳道,未必会如此,试着读读也不会太快。
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
读到一半就感慨不断,表现出情感的涌动。
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
感受到这两位诗人的愁苦,无法掩盖。
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
寻求解脱之法,提到伯雅的作品。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诗人对古代诗歌的敬仰与思考,表现了情感的传递与共鸣,对愁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诗歌本质的探讨。
杨万里在诗中提到的两位唐代诗人是?
诗中提到的“伯雅”指的是?
诗中“莫教雨入心”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