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过沙头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1:52:33

诗句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2:33

过沙头三首 其二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原文展示:

过了沙头渐有村,
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
只有篙师识水痕。

白话文翻译:

过了沙头,逐渐看到村庄,
地势平坦,江面宽广,气候清新温暖。
暗暗的潮水已经到来,却没有人能察觉,
只有撑篙的师傅能识别水面的痕迹。

注释:

  • 沙头: 指沙洲的顶端,水边的沙滩。
  • 渐有村: 渐渐可以看到村庄。
  • 气清温: 形容空气清新且温暖。
  • 暗潮: 潮水来临前的微小波动,通常不易被人察觉。
  • 篙师: 撑船的人,负责用篙撑船前行。
  • 水痕: 水流留下的痕迹,表示水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反映生活情趣,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杨万里以游历江南水乡为题材,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对江河湖泊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沙头附近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意境。开篇“过了沙头渐有村”,给人一种从喧嚣走向宁静的感觉,暗示着人们在繁忙生活中追寻宁静的渴望。接下来“地平江阔气清温”,进一步强调了这片土地的广阔与气候的宜人,给人以舒适之感。诗的后两句则转向对潮水的细致观察,虽然“暗潮已到无人会”,但只有技艺高超的篙师才能够识别水流的变化,反映出一种深厚的水乡文化和专业技能的价值。

整首诗在意象上表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通过简单的描写,杨万里传达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独特的情感,也呼应了人们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归属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过了沙头渐有村: 描绘了旅途中看到的村庄,表现出一种归属感和亲近感。
    • 地平江阔气清温: 形容自然环境的宽阔和舒适,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 暗潮已到无人会: 暗示潮水的到来常常被忽视,表现出自然现象的微妙。
    • 只有篙师识水痕: 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篙师的敏锐观察能力使其能够洞察水流的变化。
  • 修辞手法:

    • 对仗: “地平江阔”与“气清温”形成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暗潮的隐喻使自然现象具备了生命,增添了诗的趣味性。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对细节的观察与思考。

意象分析:

  • 沙头: 象征着旅途的起点,预示着新生活的开始。
  • 村庄: 代表着人们的归属感和温暖的家园。
  • 江河: 象征着广阔与自由,承载着生活的流动性。
  • 篙师: 代表着专业技能和对自然的理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篙师”主要是做什么的?

    • A. 渔民
    • B. 撑船的人
    • C. 农民
    • D. 商人
  2. 填空题: “过了沙头渐有,地平江阔气清。”(分别填入两个字)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暗潮是容易被察觉的。 (对/错)

答案:

  1. B
  2. 村;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舟过吴江》:白居易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白居易: 杨万里的诗多表现清新自然的景象,而白居易则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偏向于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后者则更多关注人文情感与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故原有战卒死而复苏来说当时事 春阴 黄莺二首 送闵郎中知池州 送僧在己归秀州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 斫脍怀永叔 送王言秀才归建昌 和十二月十七日雪 蚯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刘熙载 以耳为目 髟字旁的字 拂袖而归 霸陵伤别 诚道 歹字旁的字 鹵字旁的字 包含徊的词语有哪些 讦以为直 飞字旁的字 提土旁的字 精悍短小 包含魋的词语有哪些 粀彭 穷年尽气 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膝行而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