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8:12
《行路难五首》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老夫少时不信老,长笑老人恃年少。
如今老矣不笑人,却被少年开口笑。
少年何苦笑老人,老人旧日颜如春。
兴来百琖山隤玉,醉後千篇笔有神。
自古圣贤皆白骨,谁道今人不见古时月。
孔子盗跖俱尘埃,杜陵老人今亦安在哉。
这首诗表达了老年人面对年轻人嘲笑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年轻时我不相信老,而是笑话年长者;如今我老了,却被年轻人嘲笑。年轻人何必嘲笑老人,老人昔日容貌如春天般美丽。兴致来时,我能写出千篇美文,醉后更能挥洒自如。古往今来的圣贤最终都化为尘土,谁说如今的人看不见古时的明月?孔子和盗跖如今都已化为尘埃,杜陵的老人如今又在何处呢?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闻名。他的诗歌常常体现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老年时期,正值社会变迁,人们对待年龄的态度各异。诗人通过自我反省,表达对老年人遭受年轻人嘲笑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人生的自然法则与社会观念的矛盾。作者从个人的老年体验出发,反思年轻人与年长者之间的关系。诗中通过对笑的反转,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对美好青春的怀念,呼应了“老当益壮”的人生哲学。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往年华的深切怀念。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强调了每个人终将走向死亡,但古老的精神和思想是永恒的。整首诗气韵生动,情感真挚,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本诗运用了对比、反复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年轻人与年长者的态度,反映出时间的无情。象征手法则通过“白骨”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老年人处境的同情。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引,探讨了年龄与智慧、生命与死亡的关系,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李白《静夜思》与杨万里《行路难五首》均探讨了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李白通过对月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而杨万里则通过对老去的感慨,反映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这两首诗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渗透着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