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5:09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途路无不通,行贫足如缚。
轻裘谁家子,百金负六博。
蜀道不为难,太行不为恶。
平地乏一钱,寸步邻沟壑。
这条路没有不通的地方,行走的我却因贫穷而像被束缚一样。
穿着轻便衣裳的是哪个家的孩子,背负着百金游玩六博?
蜀道并不可怕,太行山也并不险阻。
在平地上却连一文钱都没有,走一步就要靠近沟壑。
诗中提到的蜀道和太行山,都是古代著名的险峻道路,具有象征意义,代表了人生路途的艰辛与挑战。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生活的困境中,反映了他的人生体悟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体现了对贫困与人生道路的思考。
《行路难》通过对路途与生活困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艰辛的深刻思考。开篇“途路无不通”一语既表示了道路的畅通,又暗含了生活的无奈,随之而来的“行贫足如缚”更是将这种无奈推向高潮,贫穷的束缚让行路者感到无比沉重。接下来,通过“轻裘谁家子”和“百金负六博”这两句,作者对比了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巨大差距,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现实的残酷。
蜀道和太行的提及,象征着人生路上所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然而作者却在诗中指出,这些险阻并不可怕,真正让人感到绝望的,是在平地上看不到希望的境地。最后一句“寸步邻沟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调了生活贫困的困扰与对未来的无奈。全诗流露出一种对贫困生活的深切感悟,同时也反映了梅尧臣对社会现实的独立思考,使其成为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社会不公与个人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贫困的无奈与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展现了梅尧臣对人生道路的哲理探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轻裘”指的是:
A. 轻便的衣服
B. 重厚的外套
C. 破旧的衣物
D. 冬天的皮衣
诗中“蜀道不为难”的意思是:
A. 蜀道是个好地方
B. 蜀道的险阻不是最大的困难
C. 蜀道非常难
D. 蜀道没有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