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静对》

时间: 2025-05-01 03:21:22

诗句

静对炉烟一缕霞,谢天成就澹生涯。

安排瓦砚临章草,收拾瓮瓶插郑花。

莫问家储无担石,休嫌人事似团沙。

三杯竟醉醒时晚,卧看春云送日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22

原文展示:

静对炉烟一缕霞,
谢天成就澹生涯。
安排瓦砚临章草,
收拾瓮瓶插郑花。
莫问家储无担石,
休嫌人事似团沙。
三杯竟醉醒时晚,
卧看春云送日斜。

白话文翻译:

静静地面对着炉烟升起的一缕霞光,
感恩上天让我过上清淡的生活。
安排好砚台,写下章草书法,
收拾好瓮瓶,插上郑国的花朵。
不要去问家里的储蓄是否不够,
也不要嫌弃人世间的事物像团沙一样不实。
三杯酒喝尽后,清醒时已为时已晚,
躺着看春天的云彩送走斜阳。

注释:

  • 炉烟:指灶火的烟,象征生活的简单。
  • :晨昏时分天空的彩云,表示美好的愿望。
  • 澹生涯:指清淡的生活,没有繁华的奢求。
  • 瓦砚:古代书写用的石砚,象征文人雅趣。
  • 章草:一种书法字体,强调文人的修养。
  • 郑花:出自郑国的花,象征清雅。
  • 家储无担石:家里的存款不多,表达一种无忧无虑的态度。
  • 人事似团沙:人世间的事物无常,像沙子一样不牢靠。
  • 三杯竟醉醒时晚:饮酒到沉醉,醒来时已晚,表现生活的无奈与随性。
  • 春云送日斜:春天的云彩将太阳送走,带有淡淡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翥,字子华,号松隐,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常流露出淡泊名利的思想。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翥隐居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物质追求的淡薄。时代背景是宋代,政治较为稳定,文人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修养。

诗歌鉴赏:

《静对》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通过对简单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态。诗中,炉烟和霞光的意象交织,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高翥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在诗的结构上,前四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景,后四句则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不在乎物质的缺乏,反而更珍惜精神的充实。他用“家储无担石”来说明自己无忧无虑的状态,同时“人事似团沙”则反映出对世事的感慨,仿佛在说生活的无常与虚幻。

最后,三杯酒的描写不仅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也暗示了他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春云送日斜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奈,却又充满了自然的美感。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找到了平衡,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又宁静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对炉烟一缕霞:描绘了诗人静坐炉边,享受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瞬间。
  • 谢天成就澹生涯: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感恩,强调了清淡生活的价值。
  • 安排瓦砚临章草:显示了诗人的文人气质,安排书写,体现出内心的宁静。
  • 收拾瓮瓶插郑花:象征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显示出对生活的热爱。
  • 莫问家储无担石:直白地表达出对物质的淡泊,内心无忧。
  • 休嫌人事似团沙:对人世间不实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看淡。
  • 三杯竟醉醒时晚:人生如酒,沉醉之后,醒来已为时已晚,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卧看春云送日斜:最后的意象,体现了对自然的眷恋,春天的云彩映衬着日暮的美景。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炉烟”与“霞”,“家储”与“人事”,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事比作“团沙”,形象而生动地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
  • 意象:炉烟、霞光、郑花等意象,构建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描写自然与生活的简单美好,传达了对世事的无常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求。诗中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炉烟:象征生活的简单与朴素。
  • :表示美好愿望与希望。
  • 郑花:象征清雅,反映诗人的审美情趣。
  • 团沙:暗示人世间的虚幻与无常。
  • 春云: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澹生涯”指的是: A. 奢华的生活
    B. 清淡的生活
    C. 忙碌的生活

  2. “三杯竟醉醒时晚”意指: A. 酒后失态
    B. 对时间的感慨
    C. 醉酒的快感

  3. “人事似团沙”表达了: A. 人生的稳定
    B. 人生的无常
    C. 人生的丰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与对饮酒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高翥与李白的作品在对待生活的态度上有相似之处,前者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后者则表现出对豪放与激情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行路难 其二十八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 行路难三首 其三 行路难三首 其二 行路难三首 其一 行路难七首 其七 行路难 行路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县神州 谨能胜祸 愁楚 拟于不伦 旡字旁的字 终始不渝 触雷 驴开头的成语 包含旅的词语有哪些 神闲气静 包含氢的词语有哪些 深透 龠字旁的字 毛羽鳞鬣 耒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两点水的字 誶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