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登北邙山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13 11:59:55

诗句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

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11:59:55

原文展示:

登北邙山二首 其一 杨果 〔金朝〕 干戈丛里过壬辰,原上累累冢墓新。 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

白话文翻译:

在战乱频繁的壬辰年,我穿越了这片充满战争痕迹的土地, 北邙山的原野上,新坟累累,墓地不断增加。 到了寒食清明时节,几家哀哭声声, 询问之下,发现他们都是陈亡的亲人。

注释:

  • 干戈丛里:指战乱频繁的环境。
  • 壬辰:指壬辰年,具体年份需结合历史背景。
  • 原上累累冢墓新:形容墓地众多,新坟不断增加。
  • 寒食清明:传统节日,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人们祭扫坟墓。
  • 陈亡人:指已故的人,特别是指在战争中丧生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果,金朝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战乱和人民苦难的深刻关注。这首诗反映了金朝末年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登临北邙山时,目睹战乱后的凄凉景象,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抒发对战争和死亡的哀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北邙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诗中“干戈丛里过壬辰”一句,即点明了战乱的时代背景,又暗示了诗人亲身经历的苦难。“原上累累冢墓新”则进一步以视觉形象强化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后两句“寒食清明几家哭,问来都是陈亡人”更是以节日的哀思和家庭的悲痛,深化了全诗的悲情色彩,使读者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干戈丛里过壬辰”:点明时代背景,壬辰年战乱频繁,干戈象征战争。
  • 第二句“原上累累冢墓新”:描绘战后的凄凉景象,新坟累累,象征死亡。
  • 第三句“寒食清明几家哭”:节日哀思,几家哭声,反映人民悲痛。
  • 第四句“问来都是陈亡人”:揭示哭声背后的原因,都是因战争而亡的亲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干戈丛里”比喻战乱环境。
  • 意象:“累累冢墓新”形象描绘战后墓地。
  • 对仗:“寒食清明”与“几家哭”形成情感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通过描绘战后的凄凉景象和人民的悲痛,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

意象分析:

  • 干戈:象征战争。
  • 冢墓:象征死亡和哀悼。
  • 寒食清明:象征哀思和纪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干戈丛里过壬辰”中的“壬辰”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具体的年份 B. 一个节日 C. 一个地名 D. 一个历史事件

  2. 诗中“原上累累冢墓新”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战后的墓地 C. 丰收的田野 D. 热闹的市场

  3. 诗中“寒食清明几家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哀伤 D. 惊讶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果的《登北邙山二首 其一》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反映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杨果的诗更侧重于对死亡和哀悼的描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金朝的文学背景和杨果的生平。
  • 《金诗选》:收录了杨果的其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 荷花,和孟晋,用白石韵 念奴娇 何春洲在草堂图 念奴娇 春暮再游龙山,桃花狼藉,因而有感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三 念奴娇 马嵬坡上 念奴娇 甲辰秋,重至湘江有感 念奴娇 科山「生圹集」编成戏题 念奴娇 春恨 念奴娇·郁金堂置酒 念奴娇 其一 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闹鱼花 包含瓤的词语有哪些 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木字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自以为得计 杞梓连抱 如常 降贵纡尊 裱糊 娥辉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反文旁的字 回肠百转 冲结尾的成语 亿丑 惊弓之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