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7:02
点绛唇 其一 登郢州城楼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楼槛凌风,四边浑是青山绕。
水空相照。天末归帆小。
家在江南,三径都荒了。
何时到。暗尘扑帽。
应被渊明笑。
在楼台的栏杆上迎着清风,四周尽是青山环绕。
水面映照着空天,天边归来的帆船显得很小。
我家在江南,现在三条小路都荒芜了。
不知何时才能回去?暗尘扑打着帽子,
想必会让陶渊明哈哈大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提到的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热爱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诗中提到的“应被渊明笑”,暗示了诗人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敬仰。
作者介绍:
袁去华是宋代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著称。生平多有隐逸之志,常在自然中寻找灵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登高望远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感慨,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怀。
这首《点绛唇 其一 登郢州城楼》通过描绘青山和水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开头“楼槛凌风,四边浑是青山绕”,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人通过栏杆感受到的风,仿佛把他带入了自然的怀抱,四周的青山环绕,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辽阔的氛围。
接下来的“水空相照。天末归帆小”,则通过水面和天际的描写,引出了一种孤独感。小帆船在浩瀚的天空和水面上显得微不足道,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渺小和孤独。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故乡的思念,“家在江南,三径都荒了”,这句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三条荒废的小径象征着与故乡的隔绝,令人感到一阵惆怅。
最后两句“何时到。暗尘扑帽。应被渊明笑”,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了高潮,暗尘扑打着帽子,象征着生活的琐碎和烦恼,而诗人却希望回到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出一种悠远的田园情怀,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楼槛凌风,四边浑是青山绕。
诗人站在楼台之上,迎着清风,四周被青山环绕,展现出一种开阔而宁静的自然景观。
水空相照。天末归帆小。
水面与天空互相映照,归来的帆船在浩瀚的自然面前显得极为渺小,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家在江南,三径都荒了。
诗人思念故乡江南,然而家中通往的三条小路却都已荒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与故乡的隔离。
何时到。暗尘扑帽。
不知何时才能回去,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如暗尘扑打着帽子,让人感到无奈。
应被渊明笑。
诗人自嘲,陶渊明或许会对他的思乡情怀感到好笑,暗示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同时流露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理想。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惆怅,正是对人世纷扰的反思与逃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归帆”指的是什么?
A. 离开的船
B. 回来的船
C. 漂泊的船
D. 渔船
“三径都荒了”中的“三径”指的是什么?
A. 三条荒废的小路
B. 三个方向
C. 三个村庄
D. 三个山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