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余杭久旱赵悦道入境之夕四郊雨足二首》

时间: 2025-04-28 02:19:25

诗句

旌旗东下路尘开,六月风云席上回。

正恐一方人暍死,直将霖雨过江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9:25

原文展示:

旌旗东下路尘开,六月风云席上回。 正恐一方人暍死,直将霖雨过江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旌旗向东行进,路上的尘土被风吹散,六月的风云在宴席上回旋。担心一个地方的人们因炎热而死亡,直接将大雨带到江的另一边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旌旗:古代军队或官员出行时所用的旗帜。
  • 暍死:因炎热而死亡。
  • 霖雨:连绵不断的大雨。

典故解析:

  • 无明显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平实质朴著称,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余杭久旱之时,赵悦道入境,当晚四方降雨充沛,曾巩因此作诗表达对赵悦道的感激之情以及对雨水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旌旗东下、路尘开散的场景,以及六月风云在宴席上回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赵悦道入境带来雨水的喜悦和感激。诗中“正恐一方人暍死”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而“直将霖雨过江来”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如愿而至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恩泽的赞美和对官员善政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曾巩诗歌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旌旗东下路尘开:描绘赵悦道入境的场景,旌旗飘扬,路上的尘土被风吹散,象征着官员的到来带来了新的气象。
  2. 六月风云席上回:六月的风云在宴席上回旋,暗示着赵悦道的到来带来了变化,可能是指天气的变化。
  3. 正恐一方人暍死:直接表达了对人民因炎热而可能死亡的担忧,体现了作者的同情心。
  4. 直将霖雨过江来: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如愿而至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雨水的期盼和对赵悦道的感激。

修辞手法:

  • 比喻:“旌旗东下”比喻官员的到来,“直将霖雨过江来”比喻雨水的到来。
  • 拟人:“六月风云席上回”将风云拟人化,赋予其动态和生命。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官员善政的期待和对自然恩泽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官员的到来。
  • 路尘开:象征新的气象。
  • 六月风云:象征变化。
  • 霖雨:象征恩泽和救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旌旗东下”象征什么? A. 官员的到来 B. 战争的开始 C. 节日的庆祝 D. 天气的变化

  2. “直将霖雨过江来”表达了什么? A. 对雨水的恐惧 B. 对雨水的期盼 C. 对雨水的厌恶 D. 对雨水的忽视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描绘了官员出猎的场景,体现了对官员的期待。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曾巩的这首诗都涉及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但王安石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而曾巩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官员善政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曾巩诗歌的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宝函钿雀金鹦鹏 菩萨蛮 其一 新秋夜凉浴罢露坐 菩萨蛮 二月二十四夜不成眠聊赋回文遣之 其五 菩萨蛮 其四 菩萨蛮 江游 菩萨蛮 其六 菩萨蛮 月夜。回文 菩萨蛮 将去西山赋 菩萨蛮 其一 春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身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外企 无下箸处 力字旁的字 赐墓 见客 屮字旁的字 药石无效 妄自尊崇 馬字旁的字 絶续 判若水火 立交 移风振俗 包含卑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