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洞庭寄所思》

时间: 2025-04-28 12:05:06

诗句

目断兰台空望归,锦衾香冷梦来稀。

书中空有刀头约,天上频看破镜飞。

孤浪谩疑回笑脸,轻云忽似舞罗衣。

遥知不语坐相忆,寂寞洞房寒烛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2:05:06

原文展示:

洞庭寄所思
作者: 赵嘏 〔唐代〕

目断兰台空望归,
锦衾香冷梦来稀。
书中空有刀头约,
天上频看破镜飞。
孤浪谩疑回笑脸,
轻云忽似舞罗衣。
遥知不语坐相忆,
寂寞洞房寒烛微。

白话文翻译:

在兰台远望的视线中,归家的路途显得空荡无边;
华丽的锦被香气渐冷,梦中相思却愈加稀少。
书信中空有约定,仿佛刀锋刻下的誓言;
在天上频频看见破镜飞去,似乎暗示着离别的伤痛。
孤单的浪潮似乎怀疑着我的笑颜,
轻柔的云彩忽然像舞动的罗衣。
遥望你却默默无语,只能在这里相思;
寂寞的洞房中,寒烛微微闪烁着光芒。

注释:

字词注释:

  • 兰台:古代的高台,常用于指代思念的地方。
  • 锦衾:用锦缎做的被子,象征温暖与舒适。
  • 刀头约:指书信中的约定,如刀锋般尖锐,象征离别的痛苦。
  • 破镜飞:比喻离散的情感或人,源于“镜破不再圆”的典故。
  • 孤浪:孤单的波浪,象征孤独的思绪。
  • 罗衣:轻薄的衣服,象征柔美与轻盈。
  • 寒烛:指微弱的蜡烛光,象征寂寞与孤独的环境。

典故解析:
“镜破不再圆”出自《红楼梦》,意指无法重聚的情感,常用来形容离别和失去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902年-965年),字季良,号平原,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擅长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助洞庭湖的景色,表达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洞庭寄所思》是一首深具情感的古诗。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思念与孤独之情。开头“目断兰台空望归”便营造了一种遥远与无尽的感觉,诗人仿佛在兰台之上,眼望着归途,却发现回家的路途漫漫,寂寞无比。接着,诗人以“锦衾香冷梦来稀”表达了对梦境中相思的渴望与现实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用“书中空有刀头约”来形容书信中的约定,犹如刀锋般令人心痛,而“天上频看破镜飞”则暗示着离别的伤感。孤独的海浪和轻盈的云彩,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又有无尽的寂寞。

最后一句“寂寞洞房寒烛微”将整首诗的情绪推向高潮,冰冷的烛光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令人感同身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极具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目断兰台空望归”:眼望远方,视线在兰台上断裂,渴望归家却感到无望。
  2. “锦衾香冷梦来稀”:华丽的锦被香气渐冷,梦中相思愈加稀少,暗示失去的温暖和亲密。
  3. “书中空有刀头约”:书信中的约定如刀锋般尖锐,象征着离别的痛苦。
  4. “天上频看破镜飞”:频频望向天空,看到破碎的镜子,暗喻离散和失去。
  5. “孤浪谩疑回笑脸”:孤独的浪潮似乎在怀疑我是否还会微笑,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6. “轻云忽似舞罗衣”:轻柔的云彩如同舞动的罗衣,描绘出淡雅的美感。
  7. “遥知不语坐相忆”:遥望你却默默无语,表达了无尽的思念。
  8. “寂寞洞房寒烛微”:寂寞的洞房中,寒烛闪烁,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破镜飞”)、拟人(如“孤浪谩疑”)、对仗(如“锦衾香冷”与“书中空有”)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与诗的艺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感受,借助自然景物映射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对离别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台:象征思念的地方,远望的空间。
  • 锦衾:代表温暖与亲密的关系。
  • 刀头约:象征约定的痛苦与失落。
  • 破镜:暗示离散与无法重聚。
  • 孤浪:象征孤独的心境。
  • 寒烛:象征寂寞的环境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目断兰台”意指:
    A. 眼前的美景
    B. 眼望远方的无望
    C. 对归家的渴望

  2. “书中空有刀头约”中的“刀头”象征:
    A. 刀具的锋利
    B. 离别的痛苦
    C. 书本的内容

  3. 诗中“寂寞洞房寒烛微”的意象主要传达了:
    A. 温暖
    B. 寂寞与孤独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抒发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赵嘏的《洞庭寄所思》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强烈的思念情感,但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无奈,而后者则更为直接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

相关查询

好事近·春事恰平分 好事近 己未冬月得外子崇川见寄词,知有归意,即用原韵为答 好事近双调·春日书事 好事近 其三 和宋朱希真渔父词 好事近 癸丑冬与黄子湘同从军于邗上重逢话别赋此赠之 好事近 前题 和蒲江韵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好事近 代阳春白雪宋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宝盖头的字 牙字旁的字 人多成王 摇铃打鼓 气意 观衅伺隙 包含辐的词语有哪些 地勤 客忤 走字旁的字 己字旁的字 涂数 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逆探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笔伐口诛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