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时间: 2025-05-04 02:19:43

诗句

先皇元丰未,极厌士浅闻。

只今举秀孝,天未丧斯文。

晁张班马首,崔蔡不足云。

当令横笔阵,一战静楚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9:43

奉和文潜赠无咎篇末多见及以既见君子云胡不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原文展示:

先皇元丰未,极厌士浅闻。
只今举秀孝,天未丧斯文。
晁张班马首,崔蔡不足云。
当令横笔阵,一战静楚氛。

白话文翻译:

在先皇元丰年间,极为厌恶那些学识浅薄的士人。
如今选拔出优秀的孝子,天还没有失去这样的文化。
晁、张、班、马等的才子,崔、蔡等人的水平不足以与之相提并论。
应该让他们在笔阵中横扫而过,一战就能平息楚地的纷扰。

注释:

  • 先皇元丰:指的是北宋皇帝徽宗赵佶的年号“元丰”。
  • 极厌士浅闻:极其厌恶那些学识浅薄、见识狭隘的士人。
  • 举秀孝:指的是选拔出优秀的孝子,表明儒家文化的重要性。
  • 天未丧斯文:意指天意还没有让文化消失。
  • 晁张班马: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如晁补之、张籍、班固和马融等。
  • 崔蔡:指的是崔湜和蔡邕这两位文学家,地位相对较低。
  • 横笔阵:指的是用笔如阵,形容写作的力量和气势。
  • 楚氛:指的是楚地的动乱或混乱的局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诗词的创新而著称。黄庭坚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事,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是黄庭坚对当时社会文化现状的反思与表达。诗中表现出对文人风采的推崇与对士人群体的批判,反映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社会乱象的忧虑。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他对当时文人风采的钦佩与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诗的开头提到“极厌士浅闻”,直接表达了他对那些学识浅薄的士人的不满,显示出诗人对士人应具备深厚学识的期待。接着,诗中提到的“举秀孝”,则传达了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认为当今社会仍然需要有德行和才华的优秀人才。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晁、张、班、马等历史名人的引入,强调了优秀文人应有的地位与价值,而崔、蔡则被认为不够突出,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还流露出对文化繁荣的渴望与期盼。最后一句“一战静楚氛”,暗示了通过优秀的文人才能平息社会的动乱,表现出诗人对文化力量的信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先皇元丰未:指代历史背景,强调整个诗作的时代背景。
  2. 极厌士浅闻:直白表达对士人学识的看法,表明诗人对当代文人的不满。
  3. 只今举秀孝:传达出诗人对当今社会的期望,认为应当选拔出有德行的人。
  4. 天未丧斯文: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还未完全消失。
  5. 晁张班马首:列举杰出文人,以此作为对比。
  6. 崔蔡不足云:表示对崔、蔡等人的轻视,反映出当时文人之间的竞争。
  7. 当令横笔阵:形象比喻,暗示文人们应当发挥自己的才华。
  8. 一战静楚氛:最终寄予希望,认为优秀文人能够改变社会现状。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比较杰出文人与其他士人的差异,突出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 夸张:用“极厌”来强调对士人学识的厌恶。
  • 比喻:用“横笔阵”形象地表现出文人创作的力量。
  • 排比:通过列举多位文人增强说服力和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集中在对当时士人风气的反思,以及对优秀文化和文人精神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文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士人:象征了文化与知识,反映出社会风气。
  • :象征着儒家文化,体现了传统的智慧与价值观。
  • 笔阵:象征文人的才华与创造力,隐喻文化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先皇元丰”指的是哪个时期的皇帝?

    • A) 宋太祖
    • B) 宋徽宗
    • C) 宋仁宗
    • D) 宋宣和
  2. “极厌士浅闻”的意思是?

    • A) 厌恶有才华的士人
    • B) 厌恶知识浅薄的士人
    • C) 喜欢有学问的士人
    • D) 尊敬所有士人
  3. 诗中提到的“晁张班马”指的是?

    • A) 一位政治家
    • B) 多位文学家
    • C) 一位将军
    • D) 一位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黄庭坚:李白的诗多以豪情壮志著称,黄庭坚则更加注重文化与文人的责任。
  • 杜甫与黄庭坚:杜甫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黄庭坚则更强调文化传承与士人风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菩萨蛮 别家赴临汾干校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菩萨蛮·美人辫发1912 菩萨蛮 菩萨蛮 回文 其一 秋夜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柳絮 菩萨蛮 其二 淮上阎牛叟娶姬,作词索和原韵 菩萨蛮 其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钗钏 故态复还 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聿字旁的字 包含造的词语有哪些 提手旁的字 政迹 昏头搭脑 署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含殓 密密实实 玄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艸字旁的字 在所难免 左图右书 厚禄重荣 六合时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