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8:22
君不见公车待诏老诙谐,几年索米长安街。
君不见社陵白头在同谷,夜提长鑱掘黄独。
文人古来例寒饿,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
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
你看,那位老者在公车旁等候,满面诙谐,几年以来在长安街头乞讨米饭。
你看,那位在社陵的白发老者,夜里提着长铲挖掘黄土。
文人自古以来常常面临饥寒,哪能期待野蚕在天降粮食的时候结茧?
王家那片圭田一年收成多少?我家却是买桂花来炊煮白玉。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翁,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诗三大家”。他擅长诗词,尤其是豪放激昂的风格,且在书法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文人生活的艰辛与困惑。诗人通过对比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表达了对文人境遇的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文人阶层在当时社会中的艰难处境。诗中提到的“公车待诏”和“社陵白头”两组形象,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一是求官的文人,另一是辛苦谋生的老者。通过这些角色,诗人传达出文人在社会中求生存的困境和无奈。
诗中反复提到的“寒饿”,不仅是对文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尤其是“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的句子,生动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失望。诗人以轻松诙谐的口吻,掩饰了内心的苦涩,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
最后,结尾的“王家圭田登几斛,于家买桂炊白玉”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巨大差距,表达了诗人对不平等社会现象的强烈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文人生活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公车待诏”指的是什么角色?
A. 乞讨者
B. 求官者
C. 农民
D. 商人
“安得野蚕成茧天雨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望
B. 快乐
C. 愤怒
D. 安宁
以下哪项是诗中提到的生活困境?
A. 文人求官的艰难
B. 农民丰收的喜悦
C. 商人致富的方式
D. 士兵打仗的荣耀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困境的关心,但杜甫的表达更加沉重,而黄庭坚的这首诗则带有一丝幽默和讽刺,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