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24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这首诗写于六月初七,江边的蝉开始鸣叫。石楠树深处,黄昏时分隐约传来两三声蝉鸣。蝉声唤起我衰老的白发,也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虽然西风尚未起,秋天的思绪却早已在心中萌生。想起往昔在东掖,宫槐花下静听蝉鸣的日子。今天的思绪无尽无边,云树环绕着湓城。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他的诗歌涵盖了爱情、友情、生活、政治等多个主题,风格清新流畅,易于大众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白居易晚年,时值盛夏,诗人通过蝉鸣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流露出浓浓的乡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
《早蝉》是一首充满乡愁和人生感悟的诗作。白居易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时节蝉鸣的景象,并通过蝉声引发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前四句通过蝉鸣的声音,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蝉声不仅是夏天的象征,更是诗人老去的提醒,"一催衰鬓色"一句,直白而深刻,显示了时间的无情。
接下来的两句,"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则巧妙地将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感慨结合在一起,尽管夏天尚在,但秋天的思绪已经在心中滋长,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忧虑和对过往的怀念。
最后两句回忆了他在东掖宫槐下听蝉的快乐时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的"无限思"则暗示了他与当年的心境截然不同,突显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向往和追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以蝉鸣为媒介,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时间、故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白居易作品中常见的抒情特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蝉鸣为切入点,表达了白居易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衰老的无奈,以及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蝉鸣是在什么时间开始的?
A. 五月初七
B. 六月初七
C. 七月初七
D. 八月初七
诗人回忆起在东掖听蝉声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梧桐树下
B. 槐树花下
C. 桃树花下
D. 桂花树下
诗中"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的含义是?
A. 秋天已经到来
B. 诗人已经老去
C. 尽管还没有秋风,但思绪已经转向秋天
D. 诗人对西风感到厌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