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即事六绝》

时间: 2025-07-29 23:57:33

诗句

焚香清坐对韦编,妙处悬知不可传。

三画分明寄玄旨,谁将修绠汲深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57:33

原文展示:

焚香清坐对韦编,妙处悬知不可传。三画分明寄玄旨,谁将修绠汲深泉。

白话文翻译:

我焚香静坐,面对着古籍,其中的奥妙之处虽然难以言传,但我心中明了。这三笔画分明寄托着深奥的旨意,谁能用长绳从深泉中汲取智慧呢?

注释:

  • 焚香清坐:指静心焚香,安坐读书。
  • 韦编:指古代用牛皮绳编连的简册,这里泛指古籍。
  • 妙处悬知:指虽然难以言传,但心中明了其奥妙。
  • 三画:指诗中提到的“三画”,具体指什么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 玄旨:深奥的旨意。
  • 修绠:长绳,这里比喻汲取深奥智慧的工具。
  • 汲深泉:比喻从深奥的智慧之泉中汲取知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深谙古籍、追求精神境界的文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古籍的研读和对深奥智慧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静心研读古籍时的感悟,他意识到古籍中的奥妙虽然难以言传,但通过深入研读可以领悟其中的深奥旨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焚香清坐、对韦编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深邃的读书氛围。诗中的“妙处悬知不可传”表达了作者对古籍奥妙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虽然难以用言语表达,但作者心中明了。后两句“三画分明寄玄旨,谁将修绠汲深泉”则进一步以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深奥智慧的追求,认为这种智慧如同深泉,需要用长绳才能汲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古籍和智慧的敬畏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焚香清坐对韦编:作者焚香静坐,面对古籍,营造出一种静心读书的氛围。
  2. 妙处悬知不可传:古籍中的奥妙虽然难以言传,但作者心中明了。
  3. 三画分明寄玄旨:诗中的“三画”可能指古籍中的某个符号或标记,寄托着深奥的旨意。
  4. 谁将修绠汲深泉:作者以“修绠汲深泉”比喻汲取深奥智慧的过程,表达了对这种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修绠汲深泉”是一个比喻,用长绳汲取深泉比喻汲取深奥智慧的过程。
  • 象征:“三画”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古籍中的某个深奥符号或标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古籍奥妙的深刻理解和对深奥智慧的追求。通过静心研读古籍,作者领悟到其中的深奥旨意,并以此为动力,不断追求更深层次的智慧。

意象分析:

  • 焚香清坐:营造出静谧、深邃的读书氛围。
  • 韦编:象征古籍,代表知识和智慧的源泉。
  • 三画:可能是一个象征,代表古籍中的某个深奥符号或标记。
  • 修绠汲深泉:比喻汲取深奥智慧的过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韦编”指的是什么? A. 古代用牛皮绳编连的简册 B. 一种香料 C. 一种乐器 D. 一种食物

  2. 诗中的“妙处悬知不可传”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作者对古籍奥妙的深刻理解 B. 作者对古籍的厌恶 C. 作者对古籍的无知 D. 作者对古籍的轻视

  3. 诗中的“修绠汲深泉”比喻了什么? A. 汲取深奥智慧的过程 B. 汲取浅显知识的过程 C. 汲取水的过程 D. 汲取食物的过程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苏轼《题西林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王炎的这首诗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但王炎的诗更侧重于对古籍奥妙的理解和追求。
  • 王炎的这首诗与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王炎的诗更侧重于对古籍奥妙的理解和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诗人的创作风格。

相关查询

书席语送马御史 野望 须题景德寺吉祥讲僧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兰 画竹枝扇 李尚书挽词二首 送杨辩青州司理 送石昌言学士 史尉还乌程 三月十四日汝州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互剥痛疮 片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全民皆兵 龙断之登 清醒白醒 春结尾的成语 男大须婚 嘴直心快 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荷包蛋 风字旁的字 粗袍粝食 凵字底的字 车次 青竹丹枫 另开头的成语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