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25
石上老瘦竹,忽在纨扇中。
执之意已凉,不待摇清风。
小节未见粉,泪痕应合红。
日将炎暑退,畏蠹生秋虫。
这首诗描写了一枝老竹子,突然出现在一把丝绸扇子中。握住扇子时,感觉已经凉爽,不需要摇动扇子来招来清风。扇子的细节上没有粉饰,泪痕与红色相互映衬。炎热的夏日即将过去,害怕虫子在秋天生长。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常以自然为题材,反映个人情感与哲思。
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可能是在一次盛夏时节,他在扇子上看到竹子,因而产生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扇子和竹子的意象,传达了对时光流逝、自然变化的思考。
《画竹枝扇》以竹子和扇子为主要意象,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以“石上老瘦竹”引入,给人一种苍劲挺拔、历经风雨的感觉,仿佛是在描绘一幅山水画。紧接着“忽在纨扇中”则带来一种突兀的对比,竹子的质朴与扇子的华丽形成鲜明的对照,象征着清雅与奢华的冲突。
“执之意已凉,不待摇清风”一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尽管外界的炎热依然存在,但在竹子扇子之间已然感受到一丝凉意。这种内心的宁静,也反映了梅尧臣作为文人的淡泊心境。“小节未见粉,泪痕应合红”则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慨,尽管生活中有泪水与忧愁,但也有红色的希望和温暖。
最后两句“日将炎暑退,畏蠹生秋虫”,则是对未来的展望与忧虑,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但随之而来的秋天却让人感到不安,虫子滋生的隐喻传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体现了梅尧臣对自然、生活及人生的独特理解。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忧虑,展现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脆弱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纨扇”是什么材料做的?
A. 纸
B. 丝绸
C. 棉布
答案: B
“日将炎暑退”反映了什么样的季节变化?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C
诗中“泪痕应合红”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无聊
答案: B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