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

时间: 2025-05-12 10:38:28

诗句

僻远无来客,尫羸厌久生。

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

中岁失怙恃,晚年无弟兄。

绝知来日短,万事可忘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38:28

原文展示:

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 王炎 〔宋代〕 僻远无来客,尫羸厌久生。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中岁失怙恃,晚年无弟兄。绝知来日短,万事可忘情。

白话文翻译:

在偏远的地方没有访客,我这瘦弱之身厌倦了长久的生活。抱着火炉独自坐着,拄着拐杖缓慢行走。中年失去了父母,晚年没有了兄弟。深知未来的日子不多,万事都可以忘却情感。

注释:

  • 僻远:偏僻遥远。
  • 尫羸:瘦弱。
  • 厌久生:厌倦了长久的生活。
  • 怙恃:父母的代称。
  • 绝知:深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淡泊自然。此诗作于晚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避世隐居,诗中表达了对于世事的超然和对生命的淡漠,以及对亲情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对生命的超然态度。诗中“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描绘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而“中岁失怙恃,晚年无弟兄”则透露出对亲情的深切怀念。最后两句“绝知来日短,万事可忘情”更是体现了诗人对生死的深刻理解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僻远无来客”:表达了诗人隐居的偏远和孤独。
  • “尫羸厌久生”:诗人自述身体瘦弱,对长久的生活感到厌倦。
  • “拥炉便独坐”:描绘了诗人独自取暖的情景,突出了孤独。
  • “扶杖懒徐行”:诗人行动缓慢,反映了晚年的无力感。
  • “中岁失怙恃”:中年失去父母,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怀念。
  • “晚年无弟兄”:晚年没有了兄弟,加深了孤独感。
  • “绝知来日短”:深知未来的日子不多,体现了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 “万事可忘情”:万事都可以忘却情感,表达了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拥炉便独坐,扶杖懒徐行”中的“拥炉”与“扶杖”,“独坐”与“懒徐行”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比喻:通过“尫羸”比喻自己身体的瘦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与超然,诗人通过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死的超然态度和对亲情的怀念。

意象分析:

  • “拥炉”:象征孤独和温暖。
  • “扶杖”:象征晚年的无力感。
  • “失怙恃”、“无弟兄”:象征亲情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尫羸厌久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生活的热爱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B

  2. 诗中“绝知来日短”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深刻认识? A. 时间的流逝 B. 生命的短暂 C. 世事的变迁 D. 亲情的珍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终南别业》: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宁静和超然。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炎的《九月二十九日到思溪庄避人事十月初四日过生》与王维的《终南别业》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孤独和超然,但王炎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生死的深刻认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炎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人传记》:提供了王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烛影摇红 其二 歌席志感 烛影摇红 闺 其一 情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四首 其四 烛影摇红 寄怀颐盦滨江,即和其中秋书感韵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月季 烛影摇红 诸门弟为抱真作金石同寿图,次张莲社韵 烛影摇红 次周清真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比而不党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刀字旁的字 三辰酒 龜字旁的字 霖淫 蛲蛔之死 彐字旁的字 积劳成瘁 包含卧的词语有哪些 杰猾 弋字旁的字 披毛戴角 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身字旁的字 寿元无量 迷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