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01:21
原文展示:
汉阳泊舟 曾巩 〔宋代〕
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 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 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 只役虽远道,放怀成薄游。 兴随沧洲发,事等渔樵幽。 烟波一尊酒,尽室载扁舟。
白话文翻译:
暂时停泊在汉阳岸边,没有登上黄鹤楼。 江水蕴含着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万里向东奔流。 惊风中孤雁飞起,寒云遮蔽了日光。 虽然只是为了公务远行,但心情放松,成了短暂的游玩。 兴致随着沧洲而发,事情如同渔夫樵夫般幽静。 在烟波浩渺中,举杯独酌,全家乘坐小船。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在公务途中经过汉阳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虽因公务远行,但能在自然美景中放松心情,享受短暂的隐逸生活。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曾巩在汉阳泊舟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江含峨岷气,万里正东流”描绘了江水的壮阔,蕴含着峨眉山和岷山的气息,象征着自然的伟大和永恒。“惊风孤雁起,蔽日寒云浮”则通过孤雁和寒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超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务的淡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务的淡然态度,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鹤楼”位于哪个城市? A. 武汉 B. 南京 C. 杭州 D. 成都 答案:A
“江含峨岷气”中的“峨岷”指的是哪两座山? A. 峨眉山和岷山 B. 峨眉山和黄山 C. 泰山和岷山 D. 泰山和黄山 答案:A
诗中“惊风孤雁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