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5:1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5:17:25
丹霞有个公案,从来推倒扶起。今朝普示诸人,且道是个甚底。
这丹霞山有一个公案(禅宗的公案),常常被推倒又扶起。今天我给大家普遍地讲解一下,你们说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禧誧是宋代著名的禅宗僧人,以其深厚的禅学造诣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禅理,风格简练、意境深远,常常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复杂的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禅宗兴盛时期,社会环境对禅宗的探讨和理解有了更深的需求。诗中通过公案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公案,传达出复杂而深刻的禅理。诗中提到的“丹霞”不仅仅是地理名词,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境界,代表着禅宗修行中的一种顿悟状态。诗人通过“推倒扶起”的比喻,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暗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困惑与挑战。
“今朝普示诸人”一句,显示出诗人愿意将自己的领悟分享给他人的善良与宽广,体现了禅宗的传承精神。最后的“且道是个甚底”,则是一种引导,诗人希望读者自己去思考、去领悟,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种开放性和引导性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公案的探讨,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禅宗智慧的追求,强调了开放性思维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丹霞”一词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推倒扶起”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虽然两者的风格不同,但都涉及对人生的思考与哲理的探讨。王维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而释禧誧则通过公案引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