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3:47: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3:47:51
日暖万年枝
作者: 郭求 〔唐代〕
旭日升溟海,芳枝散曙烟。
温仁临树久,煦妪在条偏。
阳德符君惠,嘉名表圣年。
若承恩渥厚,常属栋梁贤。
生植虽依地,光华只信天。
不才堪仄陋,徒望向荣先。
全诗翻译:
初升的太阳映照着大海,芬芳的树枝散发着清晨的烟雾。
温暖的仁德长久地笼罩在树上,和煦的阳光偏偏照在枝条上。
阳光的恩德象征着君主的惠泽,良好的名声昭示着太平的年景。
如果能够承受这样的恩泽,就应当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虽然生长在地面之上,光辉却只相信天赋。
我能力不足,环境狭陋,只能空希望能向前荣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郭求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自然景观与人事,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阳光的象征,表达对君主德政的期待以及对自身才华的反思。
《日暖万年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阳光及其象征的深刻理解。首句“旭日升溟海”引入整首诗的意境,阳光的升起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将大海染上了一层温暖的色彩。接下来的“芳枝散曙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展现了阳光照耀下自然的生机勃勃。
“温仁临树久,煦妪在条偏”两句,诗人通过“温仁”与“煦妪”的对比,强调了阳光的温暖与仁爱,恰似君主的恩德,温暖着万物生灵。此处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了对统治者德政的期待。
“阳德符君惠,嘉名表圣年”则进一步引申,阳光的恩德与君主的惠泽相呼应,强调了在一个盛世中,优秀的德政能够带来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最终两句“生植虽依地,光华只信天。不才堪仄陋,徒望向荣先。”则体现了诗人的自谦与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尽管环境并不优越,但诗人仍希望能有所成就,向往更高的理想。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唐代诗人的情怀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阳光及其象征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德政的期待和对自身才能的反思,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旭日”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清晨的太阳
C. 月亮
“阳德符君惠”中“阳德”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光辉
B. 君主的德政
C. 个人才能
诗人对自己的才能是持什么态度?
A. 自信满满
B. 自谦不足
C. 期望能成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