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0:00
得过三观下,因上岱宗巅。
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
孰谓方隅广,回环睥睨前。
在三观的底下,我登上了岱宗的巅峰。
海洋吸纳着遥远的长河,天空包容着圆形的大地。
在清晨五点,我最先看见太阳,九点半时烟雾升起。
谁说四方的边界广阔,回头看看,目光可以俯瞰一切。
陆次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反映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
《登岱》是作者在攀登泰山之后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哲理的思考。泰山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常被用来表达壮丽和雄伟。
《登岱》是一首抒情诗,通过诗人登上岱宗之巅的经历,抒发了对自然的崇敬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提到“三观”,表明了诗人对人生观的反思,暗示在攀登的过程中,心灵的升华与蜕变。接下来的描绘,诗人用“海吸长河远,天包大地圆”来展现自然的广阔与包容,令人感受到天地间的浩瀚与壮丽。
“五更先见日,九点半升烟”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生机,诗人不仅看到了日出,还注意到了烟雾的升腾,进一步增强了自然景象的动态美。最后一句“孰谓方隅广”,以反问句的形式,强调了个人视角的局限性,回环睥睨则意味着人从高处俯瞰,才能真正理解广阔的世界。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哲理的高度。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切联系和自我反省的智慧。
《登岱》中的“三观”指的是哪三种观念?
A.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 经济观、政治观、文化观
C. 自然观、社会观、历史观
“海吸长河远”中的“海”是用来比喻什么?
A. 深邃的智慧
B. 宽广的胸怀
C. 伟大的力量
诗中提到“孰谓方隅广”的含义是什么?
A. 质疑空间的广阔
B. 赞美自然的宏伟
C. 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陆次云的《登岱》更加注重对自然的哲理思考,而李白的诗则表现出一种更为奔放的情感。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但语气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