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施篇》

时间: 2025-04-27 07:20:55

诗句

越国无双艳,吴宫未始知。

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0:55

原文展示:

西施篇 蔡襄 〔宋代〕

越国无双艳,吴宫未始知。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

白话文翻译:

越国有一位绝世美女,吴宫中却无人知晓。谁能说勾践狡猾,他自己不爱惜西施呢?

注释:

  • 越国:古代国名,位于今浙江省一带。
  • 无双:独一无二,形容极其出色。
  • 艳:美丽。
  • 吴宫:吴国的宫殿,吴国位于今江苏省一带。
  • 未始:未曾。
  • 勾践:越国的君主,曾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最终复仇成功。
  • 黠:狡猾。
  • 不自爱:不爱惜,不重视。

典故解析:

  •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后被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国的宠妃。西施的美貌和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美女的代名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通过对西施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描写,探讨了美与权谋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联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西施这位历史美女的形象,并通过她与勾践的关系,引发读者对权谋与个人情感的思考。诗中“越国无双艳”一句,既赞美了西施的美貌,也暗示了她的独特地位。而“吴宫未始知”则表达了西施在吴宫中的孤独与被忽视。最后两句“谁言勾践黠,不自爱西施”,则是对勾践的质疑,暗示了权谋之下个人情感的牺牲。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国无双艳:越国有一位绝世美女,形容西施的美貌独一无二。
  2. 吴宫未始知:吴宫中却无人知晓西施的存在,暗示了西施在吴宫中的孤独与被忽视。
  3. 谁言勾践黠:谁能说勾践狡猾,这里是对勾践的质疑。
  4. 不自爱西施:勾践自己不爱惜西施,暗示了权谋之下个人情感的牺牲。

修辞手法:

  • 比喻:“无双艳”比喻西施的美貌独一无二。
  • 反问:“谁言勾践黠”通过反问加强了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施的描写,探讨了美与权谋的关系,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联系。诗人通过对勾践的质疑,表达了对权谋之下个人情感牺牲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无双艳、吴宫、勾践、西施。
  • 详细解释:无双艳形容西施的美貌独一无二;吴宫代表权力中心,西施在这里被忽视;勾践代表权谋,西施成为权谋的牺牲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施是哪个国家的美女? A. 越国 B. 吴国 C. 齐国 D. 楚国

  2. 诗中“吴宫未始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吴宫中无人知晓西施 B. 吴宫中人人都知道西施 C. 吴宫中西施很受欢迎 D. 吴宫中西施被忽视

  3. 诗中“谁言勾践黠”是对谁的质疑? A. 西施 B. 勾践 C. 吴王夫差 D. 越国大臣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咏西施》(唐代 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 《西施》(唐代 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咏西施》赞美了西施的美貌,而罗隐的《西施》则探讨了西施与国家兴亡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历代美女传》
  • 《宋诗选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登高 旅望 / 出塞行 太湖秋夕 青楼怨 西宫秋怨 重别李评事 听流人水调子 西宫春怨 送郭司仓 答武陵太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青蝇点玉 里字旁的字 大晨 寒心销志 包含傲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白的词语有哪些 陷身囹圄 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火字旁的字 兴赏 就丰 弓字旁的字 纷纷穰穰 犬字旁的字 归老林泉 朝霭 包含彻的成语 乛字旁的字 解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